正蓝旗旗花金莲花
盛夏时节,湛蓝高空下无边的草原上,茸茸芳草被风染得葱茏青黝,脆嫩的草间闪耀着粼粼的金色光芒。艳而不俗、美而不媚的金莲花遍地盈野,热烈的喷吐着芬芳,流溢着金辉,似乎在显示这片土地的高贵与神秘,这就是驰名中外、享誉古今的金莲川草原。
金莲川草原东西长6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这里曾经是辽、金、元三代帝王的避暑胜地。炎热的夏天,这里气候凉爽宜人。金莲川地处正蓝旗闪电河沿岸,辽代为桓州辖地,是辽朝皇帝和契丹达官贵族们的游猎避暑之地。“金莲川”得名于金世宗(公元——),当年他策马来到这里时,满川耀眼的金莲花正在盛开,他从“莲者连也”,取金枝玉叶相连之意,遂更名为金莲川。金莲川之名,实因这里每年夏季盛开一种“花瓣似莲较制钱稍大”的金黄色小花而得。
元代建陪都于此,称元上都。北依龙岗、南为平坦的金莲川草原。每到夏季草甸上开满了金莲花,地从花名。忽必烈于年曾在此建金莲川幕府,后称开府金莲川。
每到盛夏时节,碧绿的金莲川草地像一片绒毯铺满一览无垠的大地,马群、牛群、羊群像飘过的彩云,冒着缕缕炊烟的雪白蒙古包衬托在蓝天白云下,分外妖娆。金雕翱翔于天空,百灵鸟歌唱与原野,坦荡如砥的金莲川开满色泽澜然的金莲花,其景美丽壮观。
金莲花以其顽强的生命力,盛开于塞北的草原,为正蓝旗富饶的土地增添了无限秀色。正蓝旗闪电河两岸的金莲花午前为花蕾,午后为花瓣,花大色黄,每年7月至8月是金莲花盛开的季节。除金莲花外,这里还生长着雪绒花、西伯利亚蓼、蒙古石竹、野罂粟、粉报春、二色补血草、画眉草和蒲公英等各色野生花草,故金莲川又被称为“七彩”草原。
徜徉上都河,饱览元上都遗址
金莲川草原和元上都相得益彰,互为依托,在国内外齐名。每到夏季,清澈的上都河从这里流过,两岸草原上开满了金色的莲花,天空是那样的湛蓝,草地是那样的碧绿,空气是那样的清新,隔河相望,雄浑而神奇的元上都一览无遗。
元上都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距北京多公里。不但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最能完整体现蒙元文化的草原人文历史遗址,也是我国唯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元代草原都城遗址。
每当人们游览元上都遗址的时候,不禁为金莲川的景色所陶醉,那盛开不衰的金莲花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的风韵。忽必烈汗就是在这样一片美丽的草原上建立了“金莲川幕府”,就是在“金莲川幕府”的鼎力辅佐下才有了元朝的建立,才有了大元朝日后的繁荣与辉煌。
金莲花
金莲川碧野,八百里风光占尽;闪电河流长,两千年岁月峥嵘。金莲川,人杰地灵。风光三百里,古韵新容。金莲川草原上,金莲花仍像年前一样盛开着。
据史料记载:“金莲花,花色金黄,七瓣环绕其心,一茎数朵,若莲而小。六月盛开一望,遍地金色灿然,至秋花干而落。味极凉,佐茗饮之,可疗火疾”。
“仙宛生朔漠,
当暑发奇英。
色映金沙丽,
香芬玉井清。
倚风无俗艳,
含露有新荣。
试植天池侧,
芙蕖取擅名。
”---清朝诗人胡曾恩
金莲花的药用价值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上感,扁桃体炎,咽炎,急性中耳炎,急性鼓膜炎,急性结膜炎,急性淋巴管炎,口疮,疔疮。
①《山海草函》:治疔疮大毒,诸风。
②《纲目拾遗》:治口疮,喉肿,浮热牙宣,耳疼,目痛,明目,解岚瘴。
③《河北中药手册》:清热解毒,花入药,治慢性扁桃体炎,与菊花和甘草合用,可治急性中耳炎、急性结膜炎等症。
附方:
①治慢性扁桃体炎:金莲花一钱。开水泡,当茶常喝并含漱。如是急性,用量加倍,或再加鸭跖草等量用。(《河北中药手册》)
②治急性中耳炎,急性鼓膜炎,急性结膜炎,急性淋巴管炎:金莲花、菊花各三钱,生甘草一钱。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金莲花的食用价值
其味辛辣,嫩梢、花蕾、新鲜种子可作为食品调味料。绿色种荚可腌制泡菜,脆嫩可口,微辣甘甜。干花可制成金莲花茶供饮用。花和鲜嫩叶可入色拉莱生食,叶子多少有点异味,但煮后味道很好。未熟的叶有辛辣味,作香辛料使用或用于泡菜。茎、叶、果实均含有精油,叶中富含维生素和铁,味微辛能健胃,还对胃溃疡和坏血病有效。
来源:草原优品汇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pkd.com/wadwh/6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