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我家孩子得了分泌性中耳炎
随着暑假的来临,门诊上多了很多小病人,其中不少患者被大夫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很多家长都会产生疑问: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这个病是怎么得的?该如何治疗?好治吗?那么,本期就由耳外科的鹿艳青大夫为大家讲一讲分泌性中耳炎相关的问题!
分泌性中耳炎,又叫渗出性中耳炎,也有叫做卡他性中耳炎的,是小儿常见的听力下降原因。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以耳内闷塞感,听力下降为主要症状的中耳疾病,在小儿,有较高的发病率,学龄前儿童常表现为对父母的呼唤不理睬,家长易误认为其注意力不集中;学龄儿童则以学习成绩下降,看电视要求过大的音量等为主要表现。有的孩子则表述晃头时耳朵内有“哗哗样”水声。(当然,这个疾病不是小儿专有的,在成人也有一定的发病率,并且本病可为鼻咽部隐蔽性肿瘤的首发症状,更不可掉以轻心。)了解本病的特点,早期诊断手段及有效的治疗方法将使您及您的家人及早就医,获得治愈。
任何原因导致的咽鼓管功能不良或者咽鼓管堵塞都可引起中耳鼓室积液从而导致本病。在小儿,引起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可为腺样体肥大,鼻窦炎及上呼吸道慢性炎性疾病;在成人,则由鼻咽部感染,肿瘤压迫等因素造成;也有部分病人找不到明确原因,可能是咽鼓管功能不良引起的本病。在小儿,感冒是本病发生的常见诱因。因此,感冒后一旦耳闷塞感或听力下降无法缓解要及时就医。如无明显诱因的耳内闷塞,听力下降更要及早检查以排除本病及鼻咽部疾病的可能。
正常中耳及分泌性中耳炎模式图(网络图片)
耳内镜下的右侧分泌性中耳炎
确诊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极为简单,只需行纯音测听及声导抗检查即可做出初步正确的诊断,如果小儿年龄过小无法配合纯音测听检查,则需完善骨导、气导听性脑干反应检查。治疗方法也不复杂,但早期、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极其关键的。
目前采用及时正确的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本病的。根据原发病因不同治疗方案包括口服抗生素、鼻用激素喷鼻、咽鼓管吹张以及鼓膜穿刺抽出中耳积液,对于迁延不愈的分泌性中耳炎需行鼓膜置管术。上述治疗方法既不高难,也不昂贵,可根据患者的病情由医师进行选择。分泌性中耳炎应尽早干预,否则,将贻误治疗时机而发展成粘连性中耳炎、鼓室硬化并导致难治性的听力下降,必将影响未来的工作及生活质量。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后
因小儿表达上的困难,使小儿分泌性中耳炎不易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因此要提高家长及教师对本病的认识,对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特别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的患儿,医院检查。争取该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干预。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pkd.com/wadwh/6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