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健康小儿分泌性中耳炎不容忽视家长
年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此次爱耳日是第16次全国爱耳日。今年活动的主题是:安全用耳,保护听力。 三岁的小烨这两天说耳朵像堵了一团棉花似得,听不清楚,在家长的陪护下,医院耳鼻喉科门诊,经检查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 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田昊介绍,分泌性中耳炎是由于种诱因导致咽鼓管阻塞不通畅以后,其通气功能发生障碍,经鼻腔的气体不能与中耳腔内气体进行交换,同时中耳鼓室内气体不断被吸收,结果鼓室内出现负压,经外耳道传递的大气压导致鼓膜不同程度内陷,患者会有耳闷胀的感觉。随着中耳粘膜内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出形成鼓室积液,此时积液多为浆液性。当病程较长以后,分泌的粘蛋白、糖蛋白等增多,积液可逐步变成粘液性,严重者可出现“胶耳”。中耳鼓室出现积液后不仅出现耳闷症状,并影响鼓室内声音的传递引起传导性的听力下降。 分泌性中耳炎多发冬春季,是引起儿童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儿童为什么容易得这种病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小儿的咽鼓管接近水平、管腔短、内径宽,鼻咽部感染或分泌物易进入咽鼓管,加上咽鼓管软骨部弹性低,当鼓室处于负压时易塌陷阻塞咽鼓; (2)儿童常见的鼻炎、鼻窦炎等,可因脓性鼻涕流到鼻咽部刺激咽鼓管粘膜产生炎症或直接阻塞咽鼓管口; (3)腺样体过度肥大可压迫阻塞咽鼓管咽口,慢性腺样体炎也可引起咽鼓管逆行性感染; (4)儿童抵抗力低,呼吸道感染致病菌可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感染。 作为家长如何知道孩子是否得了分泌性中耳炎呢?这就要求家长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时刻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较大的孩子可能会告诉家长,耳朵闷,像有东西塞住,耳朵里面嗡嗡的响,听力下降,却不觉得耳朵很痛或流水;年幼的孩子,通常伴随着“感冒”或“感冒”刚刚好转,出现不自觉的把电视的音量调高,别人跟他说话的时常常听不清楚;一些婴幼儿对周围的声音反应迟钝,比如没有将头转向声源或经常自己抓耳朵等等。发现孩子有这些症状时,家长就应医院进行检查,以排除分泌性中耳炎的可能。 统计资料显示,大约有90%的学龄前儿童都曾患过分泌性中耳炎,但也有研究表明超过半数的分泌性中耳炎在3个月内是可以自愈的,各位妈妈的心踏实了不少吧。因此只要严密观察患儿的表现,医院复查直到症状彻底消失就可以了。 建议10岁以下的儿童要定期进行听力筛查,积极做好“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当然有一些比较严重的分泌性中耳炎可能需要手术治疗,这个情况比较复杂,医院耳科门诊就医,认真听取专家的意见。
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治的好北京那个医院白癜风最好转载请注明:http://www.popkd.com/wacs/3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