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治疗化脓性中耳炎,中医说只要记住

治疗化脓性中耳炎,中医说只要记住一个穴位就行了

化脓性中耳炎是细菌或病毒通过耳咽管,或者外界细菌、病毒直接通过陈日性穿孔的鼓膜进入中耳引起的一种疾病。

●病因病机

中耳炎有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两种,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由于细菌进入鼓室引起的化脓感染,常累及中耳其他部位,多发于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冬春季节常见,是儿童致聋的最常见因素。细菌毒力强、机体抵抗力差,或耳咽管病变,影响中耳脓液的引流或急性炎症期未能及时适当的处理,炎症延达3个月以上者会转为慢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属于中医“耳胀”“耳闭”的范畴,化脓性中耳炎属于“脓耳”的范畴。

●诊断依据

1、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耳痛。感染轻者为阵发性耳痛;严重者则成剧列性跳痛。幼儿因不能主诉,常哭闹,烦躁不休。

2、发热:严重的可高达40℃,少数小儿不明病因的高热,有可能就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在作怪。

3、患者常感到耳鸣、听力减退等听力障碍,但常被耳痛症状所掩盖。

4、鼓膜穿孔后则有大量脓液流出,以上症状可逐步减轻。

5、局部检查:鼓膜出现急性充血。穿孔后则有搏动性脓液涌出。

6、危险时可出现耳后肿痛、头痛、高热、寒战、颈项强直或昏迷等,须尽快治疗。若耳后已形成脓肿,可先行切开引流。

●常用疗法

中耳炎患者可以选用按摩疗法,选取听宫穴进行自我按摩,以大拇指指尖轻轻揉按,每次左右各(或双侧同时)按揉1—3分钟。

●中医小窍门

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避免引发中耳炎,正确擤鼻和冲洗鼻腔,挖取耳垢的时候避免损伤鼓膜,游泳后把耳朵里的水用棉签擦干。

加强体育锻炼,忌食辛辣、刺激性食品,小虫钻入耳道,可滴入食用油泡死小虫后再取出。

END急性淋巴结炎发生于身体各处,中医给你妙招解决问题

急性淋巴结炎多是继发于其他炎症病灶,由化脓性细菌沿淋巴管侵入到局部淋巴结所致。因此,本病常伴见有原发感染的病灶,如咽喉、口腔、头面部等有感染时,可伴有颌下或颈部的淋巴结肿大、疼痛。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易发部位为颈部、腋窝和腹股沟部的淋巴结。本病属中医痈的范畴。

1、轻者,受累的淋巴结肿大,可推动,略有疼痛。重者,疼痛利害,皮肤红肿发热,有明显压痛,肿大的淋巴结坚硬。

2、如淋巴结化脓形成脓肿,局部触按有波动感。严重者,脓肿可向体表破溃,形成脓腔。

3、伴见发热、恶寒、头痛等全身不适症状。

1、风热痰结(颈痈):多发于颈两侧,初起颈淋巴结处肿块,肿胀疼痛。经治疗如不消散,皮色转红,肿势高突,疼痛加重,按之软有波动感即已成脓。溃后脓出呈黄白稠厚状,则肿退痛减,渐至愈合常伴见恶寒发热、头痛、口干、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疏风清热,化痰散结。

方药:金银花20克,连翘10克,淡竹叶10克,牛蒡子10克,荆芥10克,白芷10克,贝母15克,赤芍10克,栝楼20克,黄连10克。

高热者,加生石膏30克,山栀10克,黄芩10克。

肿块坚硬者,加丹参20克,皂刺10克,蒲公英30克。

2、热毒蕴结肝脉(腋痈):多发于腋下淋巴结肿块,皮肤色不变,灼热疼痛,上肢活动不便,如疼痛加重,皮色转红,按之有波动感,寒热不退,则内已成脓。一般为脓出稠厚,肿消痛止。常伴见恶寒发热,口干苦,纳呆,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疏肝散结。

方药:柴胡10克,黄芩10克,山栀10克,半夏10克,龙胆草10克,赤芍15克,金银花20克,连翘10克,夏枯草10克,枳壳10克。

如脓成者,加皂角刺10克,炮甲片10克,生大黄5克。

3、湿热下注(胯腹痈、委中毒):多发于腹股沟或胭窝部淋巴结肿块,坚硬疼痛,皮色转红,灼热疼痛。若痛势不减,呈跳痛,则内已成脓,患肢伸屈及行走困难。溃破脓出,则逐渐愈合,常伴见发热恶寒,患肢沉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消肿。

方药:牛膝10克,苍术10克,黄柏12克,地丁30克,金银花20克,车前子(包)10克,滑石(包)1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通草6克,赤茯苓15克,萆解10克。

如脓成者,加丹参20克,皂角刺10克,炮甲片10克,蒲公英30克。

4、气营两伤(溃脓后收口期):疮口脓水清稀,局部筋脉损伤,新肉难长,伴周身乏力,纳差,舌淡苔偏厚,脉细微数。

治法:益气和营剑疮。

方药:生黄芪20克,白术12克,太子参18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木香4克,陈皮10克,甘草10克,山萸肉15克,牛膝10克,防风15克,五味子6克,麦冬10克

5、外治法:

(1)初起可外敷金黄膏、玉露膏。也可用仙人掌捣烂掺醋外敷,或鲜蒲公英或鲜地丁捣烂外敷。

(2)脓成期:宜切开排脓。

(3)溃后:九—丹或八一丹药线引流。外盖金黄膏或红油膏,脓尽改用生肌散和白玉膏。(本文方子仅供参考)

END记住能使经络畅通的3个小绝招

“痛则不通,痛则不通。”经络人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物质,扶着整个血气的流通,贯穿我们全身,中医认为,血是运送营养物质的基础,气是营养物质产生的动力,而经络行使的是运送气血的职能,只有贯通全身,才能濡养所有器官和组织。如果经络受阻,气血分配不均,那么可能会使身体中的很多器官得不到营养,从而损害身体的健康,所以说一定要保持经络畅通。

1、踮脚

双脚同时踮起,只用脚尖着地,两腿不停地上下抖动。两腿肌肉不停收缩和放松能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还可双足并拢着地,用力抬起脚跟,然后放松,重复20-30次。久坐的人最好1小时左右做1次踮脚运动。

踮脚是一种古老的养生方法,可锻炼屈肌。从经络角度看,有利于通畅足三阴经,使下肢气血运行通畅并温养肌肉。

2、叩腰

双手握空心拳,反手背后,以双手拳背缓慢、有节奏地交替叩击腰骶部。注意手法要平稳,力量由轻到重,不可突然使蛮力。可从骶部向上叩至手不能及为止,再向下叩击至骶部,如此反复;也可两手搓热,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附近。每次做5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督脉循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沿脊柱上行,经常叩腰骶部不仅能疏通血脉和强壮腰脊,还能固精益肾,对脊背疼痛、腰膝酸软等有较好疗效。

3、转头

不管坐着或是站着,只要有空闲就可闭上眼睛,先抬头尽量后仰,再低头使下颌尽量抵到胸前,使颈背肌肉拉紧和放松。然后头部缓慢绕圈,做圆周运动,向左右两侧各倾斜10-15次。最后将腰背挺直靠在椅背上,两手在颈后抱拢片刻。

颈部按摩可改善血液循环,增加颈部肌肉力量,缓解落枕、颈椎病、颈肩臂疼痛等病症。但老人做此动作时不可过于激烈,以免造成伤害。上班族每隔1-2小时最好活动5-10分钟。

这种经络疏通的方法,简单、易学,好操作,按照动作要领,坚持实践,人人都可以自我疏通经络,动手呵护健康。

医院中医科张瑞霞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最佳方法
白癜风系统检查项目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pkd.com/wacs/558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