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着抓耳朵,可能得了中耳炎
中耳炎是儿童中最流行的可治疗的疾病之一,6个月—3岁的孩子最容易得中耳炎,10个孩子当中大约有6个在2岁前至少有一只耳朵被感染。病毒和细菌均可以引起急性中耳炎,但以细菌感染为主。
孩子容易得中耳炎的原因?
中耳炎的发病率仅次于感冒,也是感冒常见的并发症。些许妈妈们会有这样的不解,中耳是藏在耳朵里面,病菌咋会这么容易跑进去呢?
1、孩子容易感冒:感冒使得孩子免疫力下降,预防细菌感染的能力被削弱,所以细菌就容易乘虚而入,进入中耳;
2、孩子咽鼓管特殊结构:人的鼻咽部与耳部是通过咽鼓管相连的,婴幼儿的咽鼓管特别短,又比较宽而扁平,管口常呈开放状,而且正好与中耳相通,鼻咽部要是发生细菌或者病毒的感染,就容易通过咽鼓管感染到中耳,引起炎症反应。
孩子得了中耳炎常有哪些表现呢?
1、耳朵疼痛:小点的孩子可能会扯着自己的耳朵哭闹,吃奶的时候哭闹更厉害,这是因为吸吮和吞咽会对中耳造成压力;大点的孩子可能会告诉你他的耳朵像被烧一样痛。
2、发热:有时会出现发热,体温达38—40℃;
3、脓性分泌物流出耳外:妈妈们可能看到孩子的耳朵里流出黄色带血丝的液体或者脓液,这种分泌物意味着骨膜上出现了一个小洞(骨膜穿孔);
4、听力下降:可能会注意到孩子听力不那么好,这是因为耳朵里的液体影响了声音的传导;
5、其余的如孩子可能平衡感(前庭系统)会有所下降、行动笨拙等。
虽然中耳炎非常令人讨厌且让人很难受,但它一般都比较轻微而且在治愈之后不会留下任何严重的问题,所以妈妈们不需要太担心。当然前提是积极、彻底治疗。
急性中耳炎诊断推荐意见(普通群众略过)
年美国儿科学会和美国家庭医师学会更新了《儿童急性中耳炎诊治指南》,为基层医生对6个月至12岁儿童的非复杂性急性中耳炎诊治提供推荐意见。这些推荐意见是基于循证医学的证据,提供了更严格的急性中耳炎诊断标准,旨在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主要的诊断推荐意见包括:
1、当出现中到重度鼓膜膨出,或出现新发耳漏(非因急性外耳炎所致)时,应诊断为急性中耳炎;
2、当在48小时内出现轻度鼓膜膨出和耳痛,或出现明显的鼓膜红斑时,可考虑急性中耳炎诊断。对于尚不能说话的儿童,捂耳、拉扯或摩擦耳朵可能提示耳痛。
3、当使用鼓气耳镜和(或)鼓室导抗测试未发现中耳渗出或积液时,不应诊断为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如何治疗治疗(普通群众简单了解)
急性中耳炎以细菌感染为主,其中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最为常见,三者约占病原菌的近80%,病毒感染少见。
1、必须进行抗生素治疗对象:
①年龄6个月以上、存在双侧或单侧急性中耳炎的儿童,并且出现严重症状或体征(中到重度耳痛、耳痛≥48小时或体温≥39℃);
②症状和体征不严重的年龄6—23个月的双侧急性中耳炎儿童。
2、非必须进行抗生素治疗对象:
在与患儿父母共同决策的基础上,单侧、不严重的6—23个月急性中耳炎患儿,或不严重的年龄较大急性中耳炎患儿,可给予抗生素治疗,亦可密切观察,暂不给予抗生素治疗,除非患者病情加重或在症状出现48—72小时内仍无改善。
3、抗生素选择:首选阿莫西林(虽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比阿莫西林具有更广泛的抗菌谱,但是由于费用和副作用等原因,选择阿莫西林为首选药物)
4、其他:
①对于反复发作的急性中耳炎,推荐鼓膜置管,而不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②对于急性中耳炎的治疗,应该包括对疼痛症状的评估,如果有疼痛,应该使用消炎止痛药(如布洛芬)减少疼痛。
预防非常重要
1、医师应鼓励母亲进行单纯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或更长时间,以此来提高宝宝的免疫力,预防中耳炎。
2、预防感冒:如前所述,中耳炎常继发于感冒,预防感冒能减少中耳炎发病次数;宝宝注射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并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对预防中耳炎有一定作用。
3、避免仰卧母乳/奶瓶喂养:如果婴幼儿仰卧位吃奶,奶汁易经咽鼓管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因此妈妈们给宝宝喂奶时应取坐位,把宝宝抱起呈斜位吸吮奶汁。
4、采取正确的擤鼻涕方法:对于较大的孩子,家长应指导其正确擤鼻涕,即交替将鼻翼压向鼻中隔,分别擤左右两个鼻孔,切忌用手紧捏双侧鼻孔擤鼻涕,以免增加鼻、咽喉部的压力,使鼻涕和细菌通过咽鼓道反流至中耳内,诱发或者加重中耳炎。
5、其他的如:平时不要给孩子挖耳朵,避免细菌侵入引起感染;孩子洗澡、洗头时,防污水流入鼻及耳内;游泳后可用细小卫生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以保持清洁干燥等。
参考资料
1.LieberthalAS,CarrollAE,ChonmaitreeT,GaniatsTG,HobermanA,JacksonMA,JoffeMD,MillerDT,RosenfeldRM,SevillaXD,SchwartzRH,ThomasPA,TunkelDE.Thediagnosisandmanagementofacuteotitismedia.Pediatrics.Mar;(3):e-99.
2.《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年版)》
3.《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第六版)
4.《儿童用药及护理注意事项问》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pkd.com/wacs/7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