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中心提醒我国进入今冬流感流行高峰季
-12-30拥抱未来精准教育
拥抱未来说
近日流感的大规模爆发,受影响最大的群体是儿童。很多孩子都持续多日或一周高烧不退,因此因生病请假的小朋友特别多,首当其冲的就是幼儿园和小学遭了秧,沦为了“重灾区”。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健康!
医院接诊量剧增,日门诊近万
当前流感爆发期,医院就诊患者明显增多,尤其是儿科和呼吸科,人满为患。从上周起,南京医院的日门诊量从平时的五六千,一下子激增到了九千多。门诊等候区里到处都是一些高烧、咳嗽、呕吐和腹泻的孩子,有的即使吃药也已经压制不住了,很多孩子都输了液,有的甚至还住了院。
12月26日,中国疾控中心官方发布:我国已进入流感高峰季节!病例比例高于过去3年同期水平。
Q
什么是流感?和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已知的流感病毒有三种类型:甲型、乙型和丙型,甲、乙型流感病毒还细分为不同亚型。流感一般起病很急,全身症状重,可见持续高热,体温可高达39℃至40℃,还有畏寒、头痛、肌肉酸痛、明显疲乏等症状,而流涕、咳嗽等卡他症状相对轻。严重者可以出现肺炎、呼吸困难、休克等多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流感传染性强,传染迅速,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病毒通过飞沫、口痰等排出体外,再传染给健康人。在集体单位如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人群密集场所,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
Q
流感来了,如何应对?
大多数人的流感症状在3-7天后会好转,但当流感出现并发症就会很麻烦,比如喉炎、急性中耳炎、支气管炎、肺炎、心肌炎、脑炎等。重症流感的病情险恶,常发生肺炎,并出现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所以提醒家长们,如果孩子出现发热持续不退,特别高烧39度以上,伴精神差、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或腹泻腹痛等并发症的患儿,医院就诊。
另外,学生和儿童患上流感后,要请假在家休息。一方面,对于患儿,确保充足休息很重要。保证充分的休息和足够的睡眠可减轻症状,促进疾病自愈。另一方面,在家隔离可以避免交叉感染,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Q
如何科学预防流感?
流感这么厉害,到底该怎么办?
小编告诉你,
流感来势汹汹需要提早预防!
防寒保暖、合理膳食
坚持锻炼、少去公共场合
保持空气流通、接种流感疫苗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预防流感的关键环节是不接触传染源,另外,喝水并不能预防感冒,但多喝水能促进毒素的排泄。
1、开窗通风
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家里,都要注意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勤开窗,开窗换气30分钟,每天1~2次。
2、勤洗手
要勤洗手,无论是饭前便后,还是待人接物后,特别是在接触禽、蛋等东西后,一定要用消毒液、洗手液,五指交叉,活水洗手。
3、喷嚏咳嗽要注意
无论是在公共场所,还是在家中密闭空间,当要打喷嚏、咳嗽时,要用纸巾或手帕掩住口鼻,以免通过飞沫传播病菌。
4、戴口罩
如果要外出,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戴上口罩还是有一定的预防病毒传染的好方法。对于某些特殊人群,需要清理死禽或者禽类粪便,则强烈建议戴手套以及口罩后处理。
远离传染源不去密闭场所
如非必要,不要去人员密集的密闭场所,如酒吧、夜店、电影院等人员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地方。
提高自身抵抗力1、早睡早起
不熬夜,做到早睡早起,每晚11点前,务必入睡。通过高质量的睡眠,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2、加强锻炼
多运动,可以到户外空气流通的地方,跑步、打羽毛球、打太极拳等活动。通过锻炼来提高自身抵抗力。
3、补充营养
多吃蔬菜、水果,特别是富含维生素C的绿叶菜和水果,如苋菜、芹菜、西兰花、黄瓜、橙子、猕猴桃、小番茄等,通过摄取足够的营养来提高自身免疫力。
家庭及办公室的环境很重要
1、建议做到每天清洁消毒。
2、确保室内清洁卫生,每天清洁消毒,以1:99(即把1份漂白水混合99份清水)的稀释漂白水彻底拭抹室内家具、物品。
3、尽量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
4、确保个人清洁卫生,肮脏衣物及时清洗,垃圾及时处理。
健康第一,家长要多多注意孩子的身体健康情况哟。喜欢今天的文章,请给我们点赞,并分享给家人和朋友吧,你还有哪些想说的,欢迎写留言和我们聊聊。
拥抱未来家长课堂
一个教家长培养孩子“五好习惯”的家庭教育中心!
99天指导家长培养孩子5个好习惯,让孩子领跑同龄人。
在拥抱未来,每天10分钟,育儿好轻松!
我们承诺:免费学习21天,有任何不满意,24小时退全款!
大家都在看
1、这5种家庭,最容易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2、家长们都说自己爱孩子,但我们爱的方式和方法真的是对的吗?
3、1~10岁孩子的最好管教方法。非常详细值得收藏!
4、孩子有一点不满意就闹情绪怎么办?99%的爸妈都做错了
5、CCTV10年跟拍,颠覆“教育常识”,这部纪录片让中国父母陷入沉思
6、这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这部耗时三年的6分钟短片震撼亿万人(强烈推荐陪孩子一起看)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pkd.com/wacs/7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