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引发中耳炎影响孩子听力专家冬季孩子
冬季是感冒多发季节,近日由感冒引起的中耳炎患者增加不少,其中以儿童居多。专家表示,在儿童常见病中,中耳炎的发病率仅次于感冒。有些家长以为孩子耳朵疼痛、化脓等症状消失就是病好了,其实,急性中耳炎即使急性症状消失,也可能会存在听力减退问题,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成混合型耳聋甚至神经性耳聋。
01
感冒引发中耳炎孩子听力下降
今年6岁的壮壮(化名)最近有各种异常反应,引起了妈妈的注意。近几天,壮壮的妈妈张女士发现壮壮总爱挠耳朵,看动画片时,壮壮也总要把声音调大,家人跟他说话,有时反应比较慢。联想到孩子近日的异常表现,张女士怀疑孩子是不是听力出现了问题。于是,她立刻医院耳鼻喉科检查。耳鼻喉科主任李国义确诊壮壮是分泌性中耳炎,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听力。
李国义告诉记者,入冬以来,科室里接诊了不少听力出问题的孩子,检查诊断后发现,他们大多患有分泌性中耳炎。李国义表示:“冬季是孩子中耳炎高发期,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由感冒引起。”据张女士介绍,壮壮前一阵子确实感冒过一段时间,到现在还时不时咳嗽、流鼻涕。
李国义强调,冬季孩子抵抗力较弱,容易引起感冒发烧等上呼吸道感染,有时候感冒看似好了,却忽视了耳朵遗留下来的问题。小儿感冒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分泌性中耳炎,“不少孩子没有耳痛或轻微耳痛,无耳道流脓症状,所以患病初期常被忽视。”李国义介绍,分泌性中耳炎不流脓,耳痛不典型,但是会不知不觉地导致儿童听力下降。
除了分泌性中耳炎,李国义介绍,婴幼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在冬季也十分常见。与分泌性中耳炎不同的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最典型的症状是耳痛、流脓、听力下降。而幼儿不会表达,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就会变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02
擤鼻涕方式不当易诱发中耳炎
生活中,有很多孩子感冒流鼻涕时,家长都会让他们及时把鼻涕擤掉。对此,李国义表示,很多感冒、鼻炎患者,生病时鼻腔内会有分泌物,擤鼻涕方式不当也可能诱发中耳炎。
“许多人会把两个鼻孔同时捏住用力向外擤,鼻涕擤干净了,但耳朵出现阻塞感、闷胀感、耳鸣,甚至疼痛。”李国义介绍,鼻腔是通过咽鼓管和中耳相通的,特别是儿童的咽鼓管与成人相比较短、较宽且较平,当擤鼻涕用力过度时,鼻涕中的细菌就有可能通过咽鼓管涌入中耳腔,进而引起中耳的细菌感染。
因此,学会正确的擤鼻涕方式也是预防中耳炎的方法之一。李国义介绍,擤鼻涕时将下巴向上抬起,用手指压住一侧鼻孔,通过鼻子抽吸将鼻涕从后鼻孔回吸到鼻咽部,然后经口咯出,然后用相同的方法再抽吸另一侧鼻子。
对于婴幼儿,由于孩子皮肤娇嫩,抵抗力较弱,李国义建议家长可用棉柔手绢为孩子擦鼻涕,用完后清洗干净,及时用开水烫,或在太阳下晾晒消毒。
03
提高孩子抵抗力可预防中耳炎
李国义介绍,宝宝患中耳炎后常常会有这些表现:1、发烧:孩子连续3天发烧37.5℃以上,吃了药烧却持续不退,就要考虑孩子有患中耳炎的可能,应尽早去耳鼻喉科检查。2、挠耳朵:如果孩子不断地摸耳朵、挠耳朵、揪耳朵,要想到孩子是不是患了中耳炎。3、摇头:发现孩子躁动不安、摇头时,要想到他耳朵可能不舒服。4、哭闹:孩子突然变得烦躁,爱哭,而且夜里总是睡不好觉,这时要立即带他去看医生。5、耳朵流水:当发现有黄色分泌物流出时,就要注意。6、听力不好:鼓室里有渗出液导致听力下降,反应迟钝,就要赶快带他去耳鼻喉科检查。
此外,李国义指出,预防孩子患中耳炎,其实从根本上要提高儿童抵抗力,以预防感冒为主。
家长还要做到:第一,适量地添加衣服。冬天早中晚温差大,要及时给孩子适量添加衣物,孩子如果进行户外运动出汗较多,及时更换孩子的衣物。第二,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冬季是细菌感染高发季节,儿童的一些不良习惯,比如掏鼻子、掏耳朵、吸手指或者乱含东西很容易导致细菌感染。父母要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说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第三,多喝开水。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在冬季这个干燥的季节都需要多喝水,因为多喝水能够保持黏膜湿润,同时能够起到抵抗细菌的作用,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预防感冒。第四,避免去人群集中的地方。家长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发热、出疹、感冒的儿童接触,减少被传染的机会。第五,母亲在喂奶时,要保证正确的喂奶姿势,以免呛奶造成孩子中耳炎。
(来源:十堰晚报)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pkd.com/wacs/7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