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不会引发中耳炎

治白癫疯办法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628/6361294.html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耳炎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尤其是在青少年儿童中十分多发。医生提醒广大家长,孩子如果出现听力下降、耳朵流脓等迹象,一定要及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造成听力受损不可逆的严重后果。

感冒不处理好易感染中耳炎

南方医院耳鼻喉科申玉梅副主任医师介绍,中耳炎是耳鼻喉科临床上很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病毒、细菌感染中耳的黏膜引起的化脓或非化脓性炎症,主要症状表现为反复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严重的还会引起颅内外的并发症。

中耳炎部分有先天性的功能、结构性因素,比如咽鼓管功能不良、先天腭裂等,但很多都是外因所致。尤其是青少年儿童中,最常见的病因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即感冒)导致中耳感染。“部分早期中耳炎没有流脓这样的明显症状,有点隐蔽性,如果婴儿爱摇头、挠耳,或者孩子自述耳朵痛,这些迹象都要引起家长警觉。”申玉梅提醒说。

鼻涕未愈、鼻塞时不宜游泳

专家提醒,日常预防中耳炎的发生,首先是要积极治疗鼻腔、鼻窦、咽部疾病;其次,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时,避免用力擤鼻涕,避免游泳,避免乘坐飞机。如果已有鼓膜穿孔症状,务必不要游泳,平时洗头或洗澡时要避免水进入耳内。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孩子感冒初愈,可能流鼻涕、鼻塞的症状没那么快彻底缓解,这种情况下最好还是不要去游泳了,免得在水温、水质等因素的刺激下呼吸道症状反复,演变成鼻窦炎——鼻窦炎是引发中耳炎的常见因素。在青少年儿童中,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窦炎等也不少见,这些疾病的反复发作都会导致中耳炎症的反复发作。“尤其是鼻塞,咽鼓管功能不良,鼓室负压,容易引起鼻涕倒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同样道理,咳嗽、喉咙痛的话,严格地说也不适宜游泳。

健康人游泳不会得中耳炎

申玉梅表示,如果孩子处于完全健康的状态,单纯耳道进水并不会直接导致中耳炎,哪怕是水质并不那么理想,其影响也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人体的免疫功能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申玉梅说,游泳时耳朵进水,如果没有痒、疼痛等不适症状,是不需要特别处理的。如果有堵塞感,倒出耳道的水,轻柔清理外耳道,多数症状可以缓解。如果出现了疼痛、堵塞感不能缓解,可以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医院就诊。

对于耳朵不适的孩子,有时医生会开具滴耳液。怎样的姿势才能使药液有效进入耳道发挥作用呢?可采用以下步骤:

1.坐位或卧位,患耳朝上。

2.耳郭向后上方牵拉,滴药3滴~5滴。

3.轻按耳屏数次,促使药液流入。

4.5分钟~10分钟后方可变换体位。

需要提醒的是,滴耳药的温度最好与体温接近,以免引起眩晕。

耳屎自己会掉出来不用掏

说到耳朵,很多人询问如何给婴幼儿掏耳屎,“太脆弱,怕弄伤,又觉得不清理不卫生,怕惹病。”还有人,自己就是个掏耳上瘾者,“掏完好爽”。

“耳屎自己千万不要随便掏。”申玉梅说,耳屎医学上叫“耵聍”,它是一种正常的分泌物,一般是不会结块的。耳道中有耳毛,摆动时可以让多余的耳屎排出体外。耳屎会在人们正常的活动比如张闭口、弹跳、跑步、走动,甚至睡觉时不知不觉地排出。而且,耳“耵聍”也被称为“耳蜡”,其实是对耳道有保护作用的,并非全是无用的“排泄物”。甚至某些情况下,假如耳朵有不适,取耳耵聍样本化验还能有助判断外耳道炎症的感染类型。

也有人的耳耵聍油性高,容易结块,在发生炎症的情况下就更容易堵塞耳朵。所以如果出现耳屎分泌多乃至堵塞住了耳道,甚至影响听力,医院就诊,排查原因。自行掏耳屎极容易伤及耳道,影响耳道内环境,导致外耳道及中耳发炎。

“大人尤其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做掏耳朵这样的危险动作,孩子会模仿,发生危险。”申玉梅提醒。

《广州日报》周洁莹文编辑:尤颖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pkd.com/wadwh/120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