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耳日谈听力保护

年3月3日是第24个全国“爱耳日”,本次爱耳日的主题是“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今年的爱耳日着重强调将耳部和听力保健纳入初级保健的重要性,这是全民健康覆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本报记者专访西安交大一附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王林古教授,请他为读者科普爱耳护耳的知识。

记者

目前我国的听力现状是什么?

专家:随着人口的增长与老龄化以及感染性疾病如腮腺炎、麻疹和新冠等影响、耳毒性药品的滥用、工作和娱乐噪声的伤害等因素,听力损失正在快速增长。年全球致残性听力损失人口已达4.66亿,超过世界人口的5%,其中成人4.32亿(占93%),儿童万(占7%),65岁以上约1/3为听力残疾人。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听力残疾人万人;根据年吉林、广东、陕西、甘肃四省全人口听力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推算我国听力残疾人达多万人。去年,有学者调研了上海市两大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例(耳)的听力状况,发现听力损失例(89.25%),其中轻度例(38.73%)、重度以上例(10.69%);达到听力残疾一级2例(0.12%)、二级4例(0.23%)、三级39例(2.28%)、四级例(32.13%)。

记者

听力损失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专家: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0~6岁听力残疾的主要致残原因,除不明原因外依次为遗传、母孕期病毒感染、新生儿窒息、药物性耳聋、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60岁及以上组致残原因依次为老年性耳聋、中耳炎、全身性疾病、噪声和爆震及药物性耳聋等。

耳聋的原因其实是非常多的,按耳聋分类:

1

各种外中耳病变引起的传导性耳聋,最常见的如耵聍栓塞、各种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鼓室积液)等。

2

非传音结构病变所致的感音神经性聋,包括各种先天性耳聋、老年性聋、多种传染病源性耳聋、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的耳聋、药物中毒性耳聋(已知有耳毒性药物近百种)以及特发性突聋(72小时内不明原因发生的重度耳聋)等。

常见的诱发耳聋的系统性疾病有:

1、高血压与动脉硬化是当今最常见的致聋性疾病;2、遗传性肾炎,各类肾病,透析与肾移植患者多有听力障碍;3、糖尿病微血管病变;4、原发性与继发性神经病变;5、甲状腺功能低下,尤其是地方性克汀病患者耳聋极为普遍,因其严重缺碘所致。

记者

老年人怎样主动预防和保护自己的听力?

专家: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脏器功能都会逐渐衰退,听力也不会例外,耳聋也就成为老年人的常见苦衷。严格说老年性聋不是病,无药可治,但可预防让其延缓发生。

老年人要逐渐接受和适应自身机能的逐渐衰老退化,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包括血压、血糖和体重的控制,饮食营养均衡,远离噪音,戒烟酒,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锻炼,保持适度的社会交往活动和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这都会对听觉器官的衰老有一定的延缓作用。定期检查听力,清理堵塞耳道的耵聍,一旦发现听力下降的比较快,及早就医寻找病因。 

记者

青少年如何加强保护耳朵意识?

专家:WHO估计全世界有11亿年轻人(12~35岁)由于不安全的个人音响设备或娱乐场所受过响声音的刺激,正面临着听力损失的风险。

青少年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喜欢体验各种刺激,但要切记:1、避免长时间的强噪音刺激,因为噪音性耳聋是不可逆的损害!因此要尽可能减少暴露时间,做好个人防护,如戴耳塞、降噪耳机等。2、正确使用耳机,遵循“60-60”原则,即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每次使用不超过60分钟,尽量避免在地铁、公交车等嘈杂环境中佩戴耳机听音乐。3、避免长时间熬夜,尤其是邻近考试时。近年来,突发性耳聋(72小时内出现的、原因不明的听力下降)发病率逐渐增高,多与过度劳累、熬夜、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以及病毒感染等有关。因此,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放松心情、增强体质及预防感冒等。4、纠正不良的掏耳习惯,避免耳部外伤,预防游泳性耳病,慎用耳毒性药物。如有耳鸣伴听力下降,及早就医。

记者

听力受损后如何康复?

专家:WHO认为至少有一半的听力损失是可以预防的,对已患病者,通过一系列干预措施,也是可以治疗和成功康复的。

对于听障儿童康复,国内已普遍形成共识:遵循“三早”原则,尽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在康复中注意医教结合、综合干预。成人听障康复目前来说相对薄弱、不成体系,但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促进社会适应性和参与性的康复理念日益得到认同。

年纪大了,耳朵背了,这是人体衰老的正常现象。听力损失会造成老年人情绪压抑、沟通和认知障碍,成为老年痴呆的独立高危因素。当老人出现听力损失的情况时,家人和本人都不要抱着“还听得见”“大点声讲就没关系”这样的侥幸想法,因为听觉在一点点下降,但是很难察觉。

老年聋,如果影响到日常交流,就要及早佩戴助听器,就像老了需要拄拐杖一样,对老人的生活质量会有很大帮助。如果早期不干预,等到听力很差了年龄也更大了,再带助听器效果就更差,这也是当今许多老人排斥拒绝佩戴助听器的根本原因。原因是老人的听觉器官长期得不到声音的有效刺激,听神经及听觉中枢老化很快,表现为“能听见但听不清”,就像年轻人刚开始学英语,听得很清楚就是听不懂。

助听器的放大作用并不能改善患者的语言识别能力,更不能恢复已受损的听觉,但可帮助声音感知,协助唇读。因此,要在专业机构验配助听器,但不要期望值太高,不会达到配戴眼镜的效果;佩戴后还要不断调试,逐渐主动适应它;合适的助听器并不会损害听力,而是自身听力仍在逐渐下降。

如果致聋病变主要在耳蜗,无法佩戴合适的助听器,就可做人工耳蜗植入。人工耳蜗是一种为重度、极重度或全聋的成人或小儿重建或获得听力的一种电子装置,可把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直

接刺激听神经纤维,从而产生听觉。

稿件来源:陕西老年健康报

本期统筹:陈小瑜

本期编审:刘洁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pkd.com/wadwh/162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