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个习惯最伤耳朵你占了几条
地铁里听歌
如果在超过80分贝的地铁戴耳机听随身听,为能听清声音,人们往往会调大音量。如果长期过量声音刺激,耳蜗的毛细胞会产生代谢紊乱,供血及供氧不足,致使末梢感受器受损,从而导致噪声性听力问题。不仅如此,耳机将外耳道口紧紧塞住,高音量的音频声压会直接进入耳内,造成不可恢复的听力损害。
02长时间“煲电话粥”
电话和手机是现代社会中人们不可或缺的沟通工具。许多年轻人喜欢“煲电话粥”,一打就是几个小时。频繁接听或长时间接听电话,是损失听力的一个有害途径,还有可能会引起神经性耳聋。专家建议,打手机应长话短说,一次最好不要超过3分钟,此外,免提对耳朵伤害最小。
03用硬物掏耳朵
耳屎是外耳道分泌的一种淡黄色黏稠液体,我们在吃饭及说话时可自动将其排出。有人习惯掏耳朵,反而容易让细菌进入耳道,增加感染的可能性。经常用硬物掏耳朵,容易碰伤耳道,还可能弄坏耳膜。用棉签火柴棒等掏耳朵,将火柴头或者棉绒遗漏在耳朵里,对耳朵也会造成损伤。
04经常泡吧、去KTV
研究表明,37%的听力残疾与噪声损害密切相关,噪声会缓慢损伤人的听力。酒吧、KTV等音量较大的娱乐场所,应尽量控制去的次数和时间。值得提醒的是,感冒或过于疲劳的人群尽量不要去噪声较大的场合,此时免疫力弱,如果再遭到高分贝噪声袭击,可能导致突发性耳聋。
05身体过度疲劳、压力过大
耳朵是最敏感的器官,情绪高度紧张时,血管收缩导致缺血缺氧,发生耳聋。现在的突发性耳聋以25—40岁的年轻人居多,主要和年轻人精神压力过大、生活作息不规律等相关。患者在刚开始时,可能只会感觉到耳鸣,出现“嗡嗡”声,感觉到声音遥远,然后突然听不到声音。
06乘飞机时不注意做吞咽动作
飞机在起飞或降落时,很多人会感到两耳发闷、疼痛,听到声音变小、头晕等症状。这是因为飞机从高空急速下降引起鼓室内外压力差值过大,造成的中耳损伤,即耳气压伤或航空性中耳炎。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应注意做吞咽动作,防止航空性中耳炎,必要时使用药物以收缩血管。
07滥用抗生素
因滥用抗生素而导致的药物性耳聋比较常见的新霉素、庆大霉素等会很好地控制感染,可同时引发的副作用是损害脑神经,引起耳聋。这种药物性耳聋暂时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最好是提早检测,进行预防。
08游泳前后不注意检查耳朵
游泳时耳道进水、呛水引发的耳朵疾病,主要有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和外耳道炎是耳朵不适、耳朵闷胀、疼痛、听力下降、流胀等。游泳池的水中有很多细菌,儿童的咽鼓管尚处于发育阶段,加上抵抗力低,位于耳鼻喉的细菌容易侵入,造成发炎。
09用力擤鼻涕、吸鼻涕
用力吸鼻涕或擤鼻涕,容易引发分泌性中耳炎或胆脂瘤型化脓性中耳炎。医生表示,用力擤鼻涕,鼻涕从气道跑到别的地方,直接使耳内压力改变,可能会将部分鼻涕挤入鼻窦引起鼻窦炎,也可能会使鼻涕挤入泪管引起眼结膜感染,甚至挤入咽鼓管引起中耳炎。
10对感冒、鼻炎、咽炎不予理会
鼻窦炎、鼻炎、咽炎不可小觑,它们可蔓延形成分泌性中耳炎。医生提醒,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防治措施,为积极治疗鼻腔和鼻咽疾病,并使用药物促进中耳液体吸收及吸出,必要时行鼓膜穿刺抽液或鼓膜置管术,清除中耳积液,改善听力。
素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pkd.com/wadwh/5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