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上婴儿哭闹,家长该不该被骂
前段时间,一个视频火了。
10月7日晚,吉隆坡飞往武汉的航班上,有个婴儿哭闹不休。一对年轻男女受不了了,喊话孩子母亲,“麻烦你管一下孩子,谢谢了。”孩子母亲则怒而回怼,“我一直在管啊。你们俩没道德,有本事一辈子别生孩子。”
“你家娃管一下”vs“有本事别生娃”
视频截图
视频出来,底下的评论也分了两派。
一派支持喊话方,生个孩子了不起吗?我就不生。婴儿这么小为啥要带着坐飞机?管不住就不要带出门。带出门打扰到别人,就是你的错。那个妈妈应该好好道歉,怎么好意思怼别人。
另一派则支持母亲。她已经在管了啊,但小婴儿要哭闹,有时真是管不住。母亲已经很心烦压力很大了,这时候还来指责不是找骂么?带小婴儿凭什么不能出门?公共设施是大家的。嫌吵你坐私人飞机呀。
微博评论截图
微博
两派争执不已,各自主张道德法律,援引国际惯例,提出多种建议。
不过说实话,“飞机上遇到哭闹的孩子”真是全世界共有的难题。而解决方案,也绝非“你管不好就别出门”,“你忍不了就别出门”那么简单。
婴儿哭泣固然不好,
但“指责婴儿哭泣的人”更糟
指责父母的一方往往觉得,为什么不做好准备再出门呢?
然而,大部分人真的不知道自己要做好哪些准备。如果你带着婴儿坐飞机,需要遵守哪些规则?怎样才可以“尽量少给周围人添麻烦”?
这些问题,就连航空公司也没有标准答案——乘务员通常只能建议家长管管较大的孩子,坐好了,别嚷嚷,别踢前面的座椅靠背。如果孩子实在过分,乘务员可能会给周围乘客分发耳塞,或者协助他们换到远点的座位。要是遇到小婴儿突然爆发大哭,全靠家长和乘务员临场应对。缺乏明确的行为准则,人际冲突就在所难免。
去年美联航就出过这么一件事。年9月25日,克鲁帕·巴拉(KrupaBala)和自己丈夫以及8个月大的儿子从悉尼飞旧金山,商务舱。在飞行途中,她的儿子也开始哇哇大哭,巴拉怎么也哄不住。
过了一阵子,一个乘务员过来和巴拉说,“美联航的飞机规则手册规定了,婴儿哭闹时间不得超过5分钟。现在这种行为是绝对不可接受的,让机组人员感到压力很大。”
克鲁帕·巴拉与儿子
巴拉大怒,你知道新手爸妈带着孩子旅行有多难么?我在焦头烂额地努力哄孩子时,需要你来指责我吗?“孩子哭闹不得超过5分钟”的规则手册拿出来看啊?
巴拉立刻买了机上wifi服务,把自己这段经历写下来发到了脸书上(她本来就在脸书工作)。这个话题立刻在社交网络上引起热议。等巴拉的航班抵达旧金山时,美联航已经给巴拉道歉,将她们一家的机票全额退款,并承诺对此事进行内部调查了。
此案例,带孩子的妈妈胜。
另一个案例发生在年2月6日,从纽约飞往雪城的达美航班起飞前。
19岁妈妈玛丽萨·朗德尔(MarissaRundell)带着的小婴儿哭了起来。坐在附近的乘客苏珊·佩雷兹(SusanPeirez)心烦意乱,先是对着那对母子大喊大叫,然后跟乘务员要求换到远离婴儿的座位。乘务员告知无法换座后,佩雷兹对乘务员说,“没准明天你就没工作了。”
左上角合照为玛丽萨·朗德尔母子。截图里绿色衣服的是有意见的乘客苏珊·佩雷兹。
视频截图
佩雷兹的霉运就此开始。因为威胁乘务员,她被带下了飞机。另外,她在机上的行为也被那个母亲拍了下来发到网上,没多久,佩雷兹自己丢了工作。她的雇主纽约州艺术委员会认为,州政府的雇员在职业道德和个人品质上都应达到高标准,而佩雷兹不够合格。
此案例,依然是带孩子的妈妈胜。
无论是航空公司,还是网上舆论,都更多地站在了带孩子的妈妈一边。大部分人认为,婴儿哭泣固然不好,但“指责婴儿哭泣的人”更加糟糕。
婴儿在飞机上
确实很容易哭
不幸的事实是,婴儿在飞机上确实很容易哭。
饿了哭。困了哭。飞机上的温度不合适(太冷太热),哭。机舱里的气味不佳,哭。窗户外面太亮了,哭。对陌生人和陌生地方感觉害怕,哭。很想去外面玩却被困在同一个单调无聊的狭小空间里,哭。飞机引擎轰鸣声太吵了,哭——飞机里的噪音可达60~分贝。别说小孩了,大人有时都想哭。
高空气压低,肠道里的气体体积增加,这意味着婴儿也更容易受胀气之苦,会因为腹痛而哭泣。
另外,飞机高度变化的过程里,气压变化也会造成不适。
在飞机升高或者下降阶段,我们的耳朵常有闷闷的鼓胀感,有时甚至会严重疼痛。这是因为机舱里的气压发生变化,而我们耳内的气压还没变。鼓膜内外侧气压不平衡,就会让鼓膜变形,耳朵发疼。好在这种“气压性中耳炎”一般在几分钟内就能缓解,因为耳咽管会打开,平衡鼓膜两侧的气压。
机舱里气压急剧变化时,鼓膜内外压力差就会造成耳朵不舒服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pkd.com/wadzz/11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