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宝宝都得过这种病,感冒超过3天最

最近,收到一位妈妈留言:

2岁儿子感冒了好几天,突然有一天耳朵流脓水了,这可把她吓坏了,医生诊断是中耳炎。

此外,还有信阳的一位3岁男孩阳阳,从小就有严重的过敏性鼻炎,经常鼻塞、流鼻涕,家人以为只是寻常感冒,没放在心上。

今年春天,阳阳鼻炎发作后又遇到感冒,病情格外严重,不仅鼻塞、流鼻涕,还咳嗽,前后折腾了两个月都没好。

上周,爸爸李先生休假回老家探亲,奶奶向他“吐槽”:阳阳越长大越调皮,现在经常不听话,喊不动。

李先生仔细观察,发现儿子竟然有点耳聋的迹象,看电视总是喜欢开很大声音,大人跟他说话也经常不理会。

医院耳鼻咽喉科,医生检查后确认,阳阳因鼻炎久治不愈,引发了分泌性中耳炎,耳朵里有积液,导致听力下降。

其实,有7成以上的中耳炎是由感冒引发,轻的影响听力,重的还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三岁以下的宝宝最易感染!

中耳炎是儿童中最流行的可治疗的疾病之一,高发于6个月-3岁的孩子,大约80%的孩子在3岁前至少有一只耳朵被感染。

一方面因为孩子容易患感冒,另一方面因为孩子咽鼓管的长度和形状比较特殊。

相比于成人,宝宝的咽鼓管更短、更宽,与咽部连接的角度更平坦,这样一来,细菌和病毒更易从鼻咽部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婴儿咽鼓管水平、成人咽鼓管倾斜(图片来自于网络)

中耳炎这个“坏家伙”就爱欺负弱者,3岁前患过一次中耳炎的宝宝占了80%-90%。

如果宝宝有以下症状,很可能是感染了:

无原因的发热,且连续3天体温达到37.8℃-40℃

不断地挠耳朵、揪耳朵,头不停地蹭枕头

躁动不安、爱哭,总是摇头,睡眠不佳

耳朵有黄色分泌物流出

反应迟钝,听力下降

怀疑宝宝得了中耳炎,该怎么做?

1.测耳朵温度

耳温测量可成为判断宝宝是否患有中耳炎的简易方法。

测量方法:同样的体温计,同样的手法,分别测量双侧耳温,如果相差0.5℃以上,应该考虑温度偏高侧出现中耳炎,温度高的一侧往往就是感染侧。

若怀疑患中耳炎,最好带宝宝去儿童耳鼻喉科进行检查。

2.及时治疗

儿童最常见的中耳炎主要分为急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

主要症状为突发耳痛(小宝宝会用力拉扯耳朵),可伴有耳流液、发热等症状,严重的化脓性中耳炎可出现鼓膜穿孔。

轻度急性中耳炎时,可以先观察48-72小时,同时给与镇痛、退热等对症治疗;如果48-72小时后效果不佳,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治疗。对于没有鼓膜穿孔的急性中耳炎,任何滴耳剂都不会有治疗效果。

分泌性中耳炎:

治疗原则是清除中耳积液,即去除引起咽鼓管堵塞的因素。

感冒引起的咽鼓管堵塞,控制感冒引起的鼻塞等症状;过敏性鼻炎引起的咽鼓管堵塞,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鼻用激素喷剂等。

怎么预防中耳炎?

1、感冒及时治疗

感冒会损伤咽鼓管功能,导致液体积聚和病毒繁殖,然后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感染。

鼻腔内分泌物增多时,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用同法擤另一侧;如果鼻塞严重,睡觉时将头部垫高些、使用喷雾加湿器等。

2、注意喂奶姿势

有的宝宝患中耳炎和喂奶姿势不正确有关。宝宝平躺着喝奶,或人工喂养时喂奶过多、过急,使宝宝来不及吞咽而呛咳时,乳汁逆流入鼻咽部,从咽鼓管进入中耳而致中耳炎。

3、溢奶或吐奶后记得检查耳部

宝宝溢奶或是吐奶后,奶水容易顺着面部流进耳朵,妈妈不能仅仅擦干净宝宝的嘴周,还应检查宝宝的耳朵有没有液体流入。

4、不要让宝宝躺着哭

宝宝平躺着哭时,眼泪和鼻涕很容易堵在鼻腔和嘴巴,流到耳廓里,滋生细菌,导致耳朵发炎。

5、擤鼻涕不要用力过猛

宝宝鼻塞严重时最好不要用力擤鼻涕,以防鼻涕和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急性中耳炎。

6、洗头洗澡时做好防护

为避免污水流入耳道,在给宝宝洗澡、洗头时,要用手堵住外耳道口。

若诊断为中耳炎,一定要遵医嘱服药,并定期进行复查。下面教教大家怎么使用滴耳液。

最好趁宝宝睡着以后,将宝宝的头歪向一侧,轻轻地向下和向后拉伸宝宝的耳廓。

按医生指定的滴数,滴进宝宝耳内。

用手指轻轻按压宝宝的耳屏几次。

当然了,平时做好预防,大部分宝宝5岁以后就很少患中耳炎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pkd.com/wadzz/1219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