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胆脂瘤型中耳炎ldquo小
最近病房新来的小志同学是一个腼腆的男孩,由于先天性左眼失明,不善与人交往,父母给他起名“志坚”,希望他能意志坚强、战胜困难。天有不测风云,这次来住院是因为小志一个多月来右耳反复流脓伴听力下降,不仅严重干扰了学习,甚至对他的日常生活也产生了影响,小志变得更加沉默。焦医院就诊,经过详细的相关检查,被诊断为“胆脂瘤型中耳炎”。在谈瘤色变、谈癌色变的今天,相信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啊?瘤子?良性还是恶性?”其实,胆脂瘤虽然名字带有“瘤”,却不是真的肿瘤,而是脱落堆积的上皮团块。可是,虽然它不是“瘤”,却像瘤子一样会破坏周围骨质,并向四周不断膨胀、扩大,甚至出现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因此要格外重视。
上一篇文章: 流感和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 下一篇文章: 家长群刷屏的ldquo鼻病毒rdq
那么,何为胆脂瘤性中耳炎?
中耳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按以前传统分法,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分为三种类型: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目前新的观点认为中耳胆脂瘤是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列的一种疾病,又可称为“胆脂瘤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可继发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也常常继发于胆脂瘤的细菌感染。颞骨内的胆脂瘤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后者又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胆脂瘤本质并不是肿瘤,本病为鳞状上皮组织在中耳乳突内的生长,其生成机制、病理及转归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不同,胆脂瘤可具有部分肿瘤组织的病理特性,随着脱落上皮的堆积,越聚越大,不断向中耳四周骨壁呈膨胀性生长,可能破坏中耳乳突骨质,破坏中耳腔内的传音结构(听骨链、鼓膜等)及内耳,甚至侵犯破坏乙状窦和脑板骨质,造成严重并发症。为什么耳朵里会长胆脂瘤?
原因很多,原发性胆脂瘤最多见的原因是咽鼓管功能的异常。咽鼓管(旧称耳咽管)连接中耳腔与鼻咽部,是一条帮助耳朵呼吸的重要通道,一旦咽鼓管堵塞,中耳鼓室出现负压、渗出等,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形成分泌性中耳炎。病情继续进展,会出现鼓膜粘连或者形成胆脂瘤。还有其他原因,比如中耳炎治疗不及时使得中耳腔内小的呼吸通道堵塞,会形成胆脂瘤。此外,鼓膜穿孔、长期反复耳流脓的患者,鼓膜表面的上皮层向中耳腔内生长,会导致继发性胆脂瘤形成。个别少见的原因,比如外伤导致鼓膜碎片或皮肤进入中耳腔,也可能形成胆脂瘤。胆脂瘤型中耳炎必须手术吗?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典型症状是耳流脓、耳内疼痛、耳部有闷塞感及听力下降。听力下降是因鼓膜穿孔和听骨链腐蚀损坏所致,但有时听力下降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并不成正比。由于中耳胆脂瘤破坏性大,当其逐渐增大时会压迫并腐蚀周围骨质并向邻近组织扩散,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故确诊后应尽早治疗,而治疗方法主要是依靠手术彻底去除病灶。中耳胆脂瘤切除手术是非常精细的显微外科手术,医生在清除病变的同时,会尽可能保留重要结构。如果听骨链被破坏,有时还需用人工听骨替代,进行听力重建。我们的主人公小志同学,经过手术治疗,清除了胆脂瘤病灶,修复了鼓膜,目前处于观察随访阶段。看到他渐渐愿意和其他人沟通了,父母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医院(南京医院)耳科专家陈智斌主任医师提醒您:中耳胆脂瘤“小”病大危害!应早期发现,正规就医,明确诊断,手术治疗,科学处理。专家简介:陈智斌,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南京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耳科与听力组组长,江苏省耳鼻咽喉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常务),江苏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常委、耳科与听力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耳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分会耳科学组委员,实用老年医学杂志编委。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作者系医院(南京医院)耳鼻咽喉科护师;第二作者系副主任护师、耳鼻咽喉科护士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popkd.com/wadzz/12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