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说鼻兄,为啥你的锅让我来背

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专科比较靠谱 http://pf.39.net/bdfyy/qsnbdf/160314/4786958.html

NEWS

成都市民李先生(化名)最近因为耳朵不舒服去看医生,结果没想到,耳朵还没开始看,医生却把注意力聚焦在了李先生的鼻子上,通过对鼻子的治疗,耳朵的病却好了,这是怎么回事?

No.1

用“鼻”药治“耳”病

医生:关键在找准病因

医生:“我咋听着你鼻音很重,除了耳朵,鼻子也不舒服吗?”

患者:“我这鼻子老毛病了,几十年老鼻炎,不用管它,主要这两周耳朵总感觉闷起闷起,听人说话感觉隔好远似的。”

按照医生安排,李先生通过鼓室穿刺和鼻镜的检查,诊断结果为“分泌性中耳、鼻息肉、鼻-鼻窦炎”,几乎全跟“鼻子有关系”。最后开的药也是鼻喷糖皮质激素、口服糖皮质激素、粘膜促排剂(或鼻腔减充血剂、抗组胺药)等鼻腔用药。

回家路上,李先生一路嘀咕:“我明明是耳朵不好,结果耳朵药一支也没有”。

没想到1个多月以后,在医生反复叮嘱、多次随访下,李先生耳朵的病,好了。经复查,内镜报告显示,“双侧鼓膜完整、鼓室未见积液”。

李先生再次露出了爽朗、憨甜的笑容:“终于好了,耳朵一点不闷了”。临走之前,医生再次提醒李先生:“喷鼻子的药一定好好喷,鼻息肉还是要手术治疗的”,话还没说完,李先生便径直朝诊室门口走去,留给医生的是一后脑勺,看来李先生仍未对自己耳朵的病因,加以理解和重视。

No.2

“耳鼻相通”道理却难懂

患者:我是耳病,为什么给我治鼻子

果不其然,几个月以后,李先生又出现在了门诊,病情跟上次一样,分泌性中耳炎。医生询问李先生,是否有按时按规使用喷鼻药?准备什么时候做鼻息肉手术?

结果李先生的回答是:因为耳闷症状减轻,早就停用了,结果后面又开始发作且愈加严重,难以控制,并且现在都还在纠结看耳朵不看鼻子的问题。

在门诊,不乏有患者充满疑问“医生,我耳朵不舒服你为啥给我开的全是鼻炎药?”、“医生你是不是开错病人了,这不是我的药吧””其实这都是患者对“耳闷”这个疾病的不了解所致。

No.3

认识“耳闷”了解病因

医生:多种情况可致发病

“耳闷”其实是耳鼻喉最常见的一种症状,每个人都经历过不同程度的“耳闷”,可能在游泳或洗澡之后、感冒或急性鼻炎之后、乘坐飞机在飞行降落时等等。在游泳或洗澡等耳道进水情况下出现耳闷,是由于耳道内耵聍(耳屎)遇水膨胀堵住耳道而产生的闷塞不适。后面的几种情况造成耳闷多是由于咽鼓管功能障碍引起的,不及时治疗往往会造成鼓室积液。

咽鼓管为沟通鼓室与鼻咽的管道,由骨部与软骨部组成。成人全长约3.5cm,鼓室口约高于咽口2-2.5cm,小儿的咽鼓管接近水平位,且管腔较短,故小儿的眼部感染易经此管传入鼓室。

正常情况下,我们张口、咀嚼、吞咽或打哈欠等动作时可开放咽鼓管咽口调节鼓室气压,从而保持鼓室内、外压力的平衡。反之,在种种情况导致咽鼓管咽口阻塞后“耳闷”就出现了,如果不能及时医治,中耳长期引流不畅就会造成鼓室积液。

No.4

引起重视,规范治疗

医生:及时就医,癌症早发现、早治疗

门诊遇到耳闷的病人,通过电耳镜检查,其实大部分患者都是由于见耳道耵聍栓塞所致、这也是我们医生所喜闻乐见的,只需要通过耳内镜,清理耳道,患者就能瞬间觉得世界变得更加美妙,每一种声音都清脆悦耳、心旷神怡。

耳道耵聍栓塞

//

///

NOCITCE

但是如果看到下图这种情况,我们心里就不免多嘀咕两句,需要跟患者交代耳道需要穿刺抽液并鼓室注药,同时也需要检查一下鼻子。

鼓室积液

完成检查后如果患者坐下来告诉你:“医生,刚耳朵打药的时候直接从喉咙往下流,我吞下去了问题大不大”。

这时我们就会满面春风的说:“没问题,你回去把这些药用一下,平时多做一些咀嚼或捏鼻鼓气的动作,2周以后过来随访看一下就好”。其实,这时我们内心独白是“咽鼓管通畅度还可以,治疗希望大大的”。

反之,如果病人递过来的报告写着“分泌性中耳炎、鼻-鼻窦炎或鼻息肉”,小儿比较多见的则是“分泌性中耳、腺样体肥大”。

高燕医生告诉我们,如果看到这类报告医生就会特地嘱咐患者一定好好把鼻子药用上,两周以后过来复查,如果有积液还需再做穿刺,如果药物治疗2-3月仍然不好就需要鼓膜置管,并建议同期刮除腺样体或尽快行鼻腔鼻窦手术治疗。

!

还有一种情况是我们不愿看到,但时不时总会遇到,病人回到诊室告诉你“医生,我刚检查的时候那个医生从我鼻子里取了砣肉,让我送病理科”。这,很可能是癌症。

腺样体肥大阻塞后鼻孔

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

鼻咽部肿物

临床上不少鼻咽癌患者都是因耳部症状就诊而被发现的。面对这类病人,高燕医生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希望他们能早就医、早诊断、早治疗”。事实上,鼻咽癌在全身恶性肿瘤当中预后算不错的,积极治疗是可以达到长期生存的。吴志瑛曾报道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生存时间均在5年以上。

看到这大家应该多少能理解些为什么耳鼻喉医生遇到耳闷的病人总是不放过鼻子了,其实反过来遇到鼻子的病人我们也会多看看耳朵,尤其是小儿鼾症的病人。

写在最后

今天我们重点介绍了跟鼻子相关的“耳闷”,当然,不是所有耳闷都是鼻子惹的祸。

突发性耳聋、梅尼埃病等等也可能表现为耳闷不适,如果耳镜检查没有发现问题,加之近期有熬夜、紧张或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情况下出现耳闷,我们需要进一步做听力完善、咽鼓管功能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并积极治疗。

(本文作医院/医院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高燕医师、赵宇主任医师,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pkd.com/wadzz/1332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