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用药的几个基本原则

你知道每次去看病,医生开给孩子的是什么药?这些药吃下去对孩子会有什么帮助?又会有什么影响呢?这些药都是一定必须要吃的吗?该怎么吃呢?这些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让我一一来为您解答。

我将普通看病门诊小朋友常用药物分成两大类,一是「一定要吃的药」,另一是「可吃可不吃的症状用药」,一般儿科门诊常开的药有:

细菌感染所用的抗生素。

发烧开的口服退烧药或退烧塞剂。

呼吸道用的止咳化痰药、支气管扩张剂、抑制充血药物及抗组织胺。

消化道的止泻药、软便药、消胀气药、益生菌。

过敏症用的气喘急性发作缓解药物及保养控制药物。

其它比较专科的特殊用药,像癫痫疾病、心脏疾病、风湿免疫疾病、内分泌疾病等药物。

上述这么多种类的药物中只有抗生素、气喘用药及专科特殊用药是「一定必要吃的药」,其他都是可吃可不吃的药!

如果没必要吃药干嘛看医生?

的确,孩子感冒的时候,有没有看医生,吃不吃药,对孩子的病程进展和康复时间是没有多少差别的!看医生的目的是在于1.确立诊断2.检查有无并发症。经过诊察,如果孩子的状况是稳定的,您就可以安心在家好好观察小朋友的病情变化,这是家长应尽到的责任,因为儿童感染症大多是病毒感染,它有一定的病程,不是早一点吃药它就早一点好,也不是吃了药就保证病情不会有变化。若家长抱持的心态是「我就是不懂,交给你了,你要把它看好,我三天后回诊就应该要好了」,习惯性的用一般消费心态来看待就医这件事的话,只会迫使医师将所有您描述过小朋友的症状都各配一种药,甚至在预期孩子若需要时才会使用的抗生素也先开给孩子,但明明还不到必定使用的程度。结果只有徒增您喂药的辛苦,和孩子身体的负担而已。

抗生素不是太上老君的仙丹

首先大家要先有的概念是,抗生素不是万灵丹,真正诊断有细菌感染时才能使用抗生素,有需要使用抗生素时则要用得早、用得好、用得够。其实第一线的抗生素,用在治疗细菌性中耳炎、鼻窦炎、肺炎。这些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菌种,用于大约七成以上的常见呼吸道细菌感染的菌种都会有效!所以开抗生素的时候,实在不应该一下子就跳到后线的药物。除非孩子病情很严重或年纪很小。

但医师若为了打造好口碑,迎合家长们「神医有神药」的迷思,就习惯直接使用后线药物,甚至叫家长使用不在医保范围的「比较有效的抗生素」,治疗起来确实几乎百分之百都好了,但长久下来一定会在孩子身上养出更多抗药性菌株,反而得不偿失。因此用抗生素一定要从第一线开始,愈简单愈好。您或许要问:为什么不一开始就用「好一点的药」,还要先试试「最普通的药」呢?这样的做法是为了保护孩子,如果用第一线药物就有效的话,就不应该一开始就跳到第二线药物,否则长期下来孩子只能使用越来越后线的药物了,而且细菌突变的速度永远比新药研发的速度要快,我们将会面临无药可医的危机。

不建议儿童使用的抗生素

有一些抗生素是不建议给儿童使用的,有些甚至会造成生命危险与永久性伤害,类别如下:四环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

不一定要使用的症状用药

医生常开的另一类药物是「症状用药」,我认为是「可吃可不吃」的药。症状疗法用药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舒服一点,所以我常告诉家长,虽然孩子在咳嗽、鼻塞、流鼻涕,但是如果不影响他的生活作息就不必吃药,自己也会慢慢好。这些药物包括退烧药、感冒糖浆、抗组织胺、抗鼻充血药物、化痰药、支气管扩张剂、止泻药。

常常听到家长告诫孩子,要乖乖吃药才会好喔!如果每个孩子都愿意乖乖吃药的话那当然很好,这些药多多少少可以缓解他的不适,问题是大多数的孩子都不会配合乖乖吃药,每次吃药可能都要弄到五花大绑、人仰马翻,如果吃药给孩子带来更大的痛苦,那真可以不必吃这些「可吃可不吃」的药了。

美国FDA对感冒药物的立场,认为2岁以下幼儿使用感冒药物并非必要,我们更应该要注意这些药物使用在幼儿身上的安全性。大部分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刻意去压抑它。有些有害的「症状用药」更应该避免,例如类固醇、镇静剂、含可待因的止咳药等等;另外肠胃道的症状用药例如止泻药,对孩子也不可以用太强,以免反而导致孩子腹胀难消,增加孩子的痛苦和危险。

前两天我一直沉浸在悲伤中无法自拔,看了过去一周的《新闻联播》情绪才有所缓和。不跟政策走怎么炒股?simpl

我安慰自己不要悲伤,共和国有歌曲曰: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谨以此曲献给真正的爱国者:中国散户。)

我知道很多人这几天又栽在股市里了,不要忧伤,请像我一样重整旗鼓马不停蹄地奔向另外一个战场:麻将局。

为能够及时回复各位的问题,请长按-识别图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pkd.com/wadzz/1349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