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耳屎是个ldquo宝rdquo
经常有宝妈会问
宝宝耳朵里有耳屎,到底要不要掏?
怎么掏?用什么掏?
01
我们可以给宝宝掏耳屎吗?
千万别乱掏!
耳屎,医学上称为“耵聍”[dīngníng],是由人体外耳道的皮肤腺体自行分泌出来的物质,混合了灰尘,皮屑形成的。家长千万别觉得耳屎是个没用的脏东西,它的作用可不小呢。耳屎呈弱酸性,有一定的抗细菌、真菌的作用。另外,还能保护耳膜,防止小飞虫、灰尘等异物侵入耳朵。如果没有耳屎,耳道过于干燥,还会引起耳痒、皮肤烧灼感。一些家长觉得耳屎不卫生,总是喜欢给孩子掏耳朵,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宝宝的外耳道比成人窄,而且还没有发育成熟,耳内皮肤也娇嫩。家长在给宝宝掏耳朵时,一旦操作不当,很容易造成耳道皮肤损伤,引发炎症,重者可能会把鼓膜捅破,影响听力。一般情况下,孩子在说话、吃东西或打喷嚏时,耳屎会不知不觉地排出,所以家长不要担心宝宝耳道内的耳屎。只要宝宝耳朵不痛、不痒、听力好,尽量不要去掏耳朵。如果耳屎太多,堵住了耳道,幼儿伴有听力下降、耳痛等症状,则可能是耵聍栓塞。医院请耳鼻咽喉科医生处理,家长不要自行给宝宝掏耳朵。02
哪些生活习惯会影响宝宝听力?
除了经常给孩子掏耳朵,还有哪些生活习惯可能会对宝宝的听力造成损害呢?1、捏紧两侧鼻翼,用力擤鼻涕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鼻涕就会在压力的作用下被从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进而引发中耳炎。正确的做法是:用干净的纸巾先压住孩子一侧鼻翼,轻轻擤出另一侧的鼻涕,然后再用同样的方法擤出这侧鼻涕,切勿让孩子过度用力。2、捂住口鼻打喷嚏打喷嚏时捂紧宝宝嘴和鼻子,会使鼻部压力增高,细菌、病毒就容易随气流由咽鼓管进入压力低的中耳鼓室,引起中耳发炎。3、游泳、洗澡不注意保护游泳、洗澡时耳朵最容易进水,如果没有及时清理,极容易诱发宝宝内耳感染、损害听力。宝宝耳朵进水后,可以让他侧躺在自己的大腿上,让进水一侧的耳朵朝下,然后用手掌紧压宝宝的耳根,然后迅速松开,连续做数次这个动作,水就会出来。4、捏鼻子灌药家长强行给孩子喂药,宝宝一定会挣扎,很可能导致鼻腔分泌物或药水通过短直的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另外,宝宝鼻腔黏膜、血管比较娇嫩,捏鼻子喂药时,力度如果没控制好,还会导致鼻黏膜和血管损伤。5、高分贝音乐或噪音刺激很多家庭的老人喜欢带孩子去小广场或公园凑热闹(跳广场舞),这种环境下的音乐声音大,长时间会对宝宝的听力造成损伤。如果您有妇产科的问题困扰着你,可以直接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pkd.com/wadzz/13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