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耳鼻喉科接待室

清代医家余震在《古今医案按》里记载到:"耳之聪司于肾"。在中医里,耳朵是脏腑健康的晴雨表,它和五脏六腑均有着紧密的关系。

在我们人类所有的器官中,耳朵无论从优雅的造型上说,还是从复杂精细的构造上来说,它都可以称之为身体的一件"艺术品"。

但往往人们常常以眼睛作为视觉的中心,听觉作为补充,比起脸上的其他器官,耳朵却是往往最会被人们低估其作用的器官。

它是五官中沉默寡言的一员,但它却是大脑与外界事物沟通的关键,失去了它的助力,相信你的生命会变得晦暗无光。

今天向大家推荐一本书——《欢迎来到耳鼻喉科接待室》。希望通过这本书,让你更深入了解耳鼻喉这些和我们人体密切相关的人体器官。

这本书是德国作家克里斯蒂娜.罗伯所写,她是一位耳鼻喉科专家,是吕贝克大学的医学博士,德国耳鼻喉科专业协会会员。她结合了自己多年的临床案例研究经验,用有趣的语言,记录了耳鼻喉这些器官会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的方法。

此书的另一位作者是一名媒体科学家汉娜·格拉比,她毕业于柏林新闻学院,曾常年在《金融时报》的健康专栏担任专家编辑。目前在《时代周报》担任编辑。

此书中介绍的关于耳朵的一些科普知识,希望会让你从另一方面对它们有新的认识。

我们的双耳是由耳廓、外耳、中耳和内耳几部分构成。

一,先来聊聊那些被冤枉的——耳屎

明显的外耳形状是我们和哺乳动物区别与其他生物的一个特征。那层由软骨组成的外耳廓,如果你选择在顶部突出的软骨部分打耳洞,会被认为是最勇敢的行为,因为那个地方会特别的疼。

存在于外耳道中的耳屎,是我们的烦恼,常常会被我们清理干净,它们学名叫耵聍,是耳朵皮肤上的多个小小的腺体勤劳工作的结果。耵聍中不仅含有油脂和苦味物质,还有抗菌和抗病毒的活性成份。

它们产生的分泌物,对耳朵起到保护和清洁的作用,并不是脏的东西。完全不用做经常性的清理,如果耳屎较多,只需用手帕小心擦拭就行。切不可用外物深入其中。

和定期洗牙不同的是,专业洗耳只能在耳朵出现听力障碍等问题下,才需要做的医疗项目,并且要做好心理准备,这将是个漫长且痛苦的过程。

经研究发现,这些被我们嫌弃的耳屎还可以杀死或阻断近12种菌株,科学家还猜测它们可能是我们免疫系统重要的一部分。可能哪一天,会从耵聍中合成抗生素,也未可知。所以,我们还是对耳屎采取一种友好的态度吧。

二,再来聊聊令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中耳炎

我们的中耳是一个通风良好的空间,面积大约有一颗MMs巧克力豆大小。这个小空间连接着中耳和鼻咽部,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连接外部的透风管道。

每当你吞咽食物或者坐飞机时,这个通道会根据体内外的压力,自动关闭或开启。它的存在,是为了让外部世界和我们耳朵里的压力得到平衡。否则头晕目眩的感受可是够你受的。

相信"中耳炎"是大家都不会陌生的耳病,这种疼痛绝非小病小痛,有人认为它的痛苦程度决不亚于分娩。据统计,它的"普及程度"尤其广泛,超过2/3的儿童在3岁前会患过至少一次的中耳感染。

大多数的罪魁祸首都是感冒引起的,感冒病毒通过咽部进入中耳。耳朵即刻采取反击,抵抗的结果,就是我们看到的少量黏液会自外耳流出。

这时,不用过度担心,通常情况下,中耳炎会在几天后自行好转,而且切记,一般情况下是不必用抗生素以及耳滴剂进行干预的。

三,最后谈谈所见非所得的——听力年龄

我们的内耳是一种充满液体的声波转换器。里面酷似蜗牛壳的耳蜗是我们听力装置,它是决定着我们的能否听到、听清声音的精密感受器。

现在大都市日常生活中的环境噪音,让我们的听力年龄已经大打折扣。几年前的一个听力测试实验,分析了全球近20万的听力测试数据,令人震惊的是,生活在大城市年轻人的听力状况,居然还不如生活在乡村老年人的听力水平。

我们的听力在环境噪音的影响下,耳蜗里细小的毛细胞受到外界声音的压力,逐步退化,失去敏感的感知能力。

让人遗憾的是,磨损的毛细胞是不可被替代的。一旦受损,识别声音的频率将大幅度降低,不论声音多大,都是枉然,因为丧失的不是识别声音的大小,而是信息内容是否可以清晰听到的功能。

书中给出五个保护听力的准则:

1,耳机的音量控制在绿色区域。尝试用降噪耳机,在火车、机场上。

2,日常生活中的噪音防护。在建筑工地要用专业高密度耳罩进行防护。

3,耳朵内部的噪音保护。在音乐会的现场用一团皱巴巴的纸巾塞住耳朵。

4,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家里不要同时打开洗碗机、烘干机和收音机。

5,力量源于休息。长途旅行后要保证8~10小时的简单睡眠,让耳朵处于安静中,给毛细胞充分的恢复时间。

如果我们把人体比作一个大型公司,那么大脑就是整间公司的灵魂——公司老总,它负责发出一道道指令,来进行庞大公司的运转任务。

我们的耳、鼻、喉就如同"这间公司"的优秀前台,它是大脑与外界事物交换的直接入口。肩负着细菌、病毒进入身体的第一道抵御防线的任务。对它们进行怎样特殊关照,都一点也不为过。

愿你通过打开《欢迎来到耳鼻喉科接待室》这本书,找到解决耳鼻喉困惑的办法,并对它们加以关爱,因为真正可以帮助我们的是自己,医生是疾病的专家,而你是自己的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pkd.com/wadzz/164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