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冒好了还折腾提防中耳炎
近期天气迅速变化,医院耳鼻咽喉科的急诊每天晚上都会收治患有中耳炎的病人,最多的一晚能达到十多个。
医院耳鼻咽喉科医师介绍,因为中耳腔内有条通往鼻咽部的“咽鼓管”,小儿咽鼓管短且宽直,呈水平位,在感冒引发咽炎、鼻炎时,病菌很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中耳炎是小儿感冒最常见的并发症,季节交替时也是婴幼儿感冒高发季,因此这个时节中耳炎与急性中耳炎的发生率也会随之迅速上升。有宝宝的家庭须要特别注意:两岁前尤其是半岁内的婴幼儿是高危人群,因为婴幼儿不会说话不能表达,此病常常被粗心的家长忽视,等到发现时往往已经比较严重。
孩子患中耳炎后,主要表现为耳朵疼痛、鼓膜充血,严重的还会出现化脓甚至鼓膜穿孔。一些年龄大的孩子可以很明确地告诉家长耳朵疼痛,但年龄小、尚不会表达的孩子就很容易延误病情。他提醒,一些年龄较小的孩子感冒后期出现哭闹不止、烦躁不安的情况,极有可能是患上了中耳炎,医院治疗。
宝宝感冒为什么会引发中耳炎呢?
由于儿童尚未发育完全,其咽鼓管相对短、平、粗,上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更加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急性中耳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导致孩子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加之婴幼儿正处于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听力下降对其认知和心智成长也大大不利。中耳炎甚至会引发脑脓肿、脑膜炎等并发症,危及生命。在孩子感冒发烧后,作为家长就要警惕中耳炎的发生,尤其是的婴幼儿,当他们出现持续低烧或突发高烧、抓弄耳朵等症状时,医院检查。
除了感冒会引发中耳炎,生活中还有很多容易被家长忽视的情况一样会诱发宝宝罹患中耳炎。家长要提防小孩自己用手指或异物塞入外耳道导致中耳炎;日常的掏耳朵,家长如果不正确地挖耳、用力过大或使用掏耳勺、指甲、火柴棒等刺激到外耳道感染也会引发宝宝中耳炎;孩子感冒了,家长要针对性地帮孩子保护耳朵,比如用温热毛巾敷鼻子以减轻鼻塞;睡觉时将孩子的头垫高一些(1岁以下垫高婴儿床的床头即可),防止鼻腔内的黏液流到咽鼓管内,擤鼻涕时不要同时捏住两个鼻孔。最容易忽视也最应该重视的是,哺乳期的妈妈给喂奶姿势要正确,不要让宝宝平躺着吃奶,喂奶时不要太多、太急,防止小孩发生呕奶、呛奶,污染咽鼓管。
本文来自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络我们删除。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pkd.com/wadzz/7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