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未来,停止过度使用和误用抗菌药物

每年11月的第三周,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提高抗菌药物认识周”。今年的主题是“着眼未来停止过度使用和误用抗菌药物”。

为了让大家了解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知识,提高公众和医务人员对细菌耐药危机的认识水平,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良好氛围,现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相关知识与您分享。

1.什么是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抗菌药物在一定浓度下对病原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2.如何正确使用抗菌药物:

经过医生的诊断并通过血常规等辅助检查手段,证实疾病是由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感染导致的,这才能使用抗菌药物来治疗。同时,务必在医务人员规范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不随意买,不任意服用,不随便停用,严格遵照医嘱按疗程安全可靠地使用抗菌药物。

3.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

(1)产生耐药性: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是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广泛而迅速的耐药性。滥用抗菌药物的过程就是培养耐药性细菌的过程,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不断增加破坏生态环境,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引起菌群失调:应用抗菌药物(特别是广谱抗生素)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会对体内的正常菌群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破坏人体内微生态环境的稳定,引起菌群失调、二重感染和造成内源性感染(医院感染),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病死率,增加医疗费支出。

(3)引起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发生:滥用抗菌药物会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发生,如肝、肾损害,药物性营养不良等。抗菌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大都具有渐进性、积累性,故有隐蔽性,一时难以觉察,使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发生致残或致死。

4.抗菌药物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抗菌药物=消炎药

炎症反应不仅仅包括感染炎症,还包括跌打损伤、过敏性疾病、病毒性感染等引起的炎症。通常把非甾体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也称为消炎药,因此抗菌药物并不等于消炎药。

误区二?抗菌药物=感冒药

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基本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抗菌药物不能杀灭病毒,故对于感冒并无治疗作用。随意使用只会增加副作用,使细菌产生耐药。

误区三?发烧了吃点“消炎药”

首先抗菌药物并不能退热,其次,发热并不一定是细菌感染。出现发热症状后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看是否是细菌感染,甚至要判断是哪种细菌感染。

误区四?细菌感染了,抗菌药物随便吃。

每一种抗菌药物都有各自的抗菌谱、适应症。职业医师需根据患者的病因、感染部位及患者的个体情况给予个体化的抗菌药物治疗,才能取得最佳疗效。

误区五?只选贵的,不选对的。

药品和普通商品不同,并不是“一分价钱一分货”,只要用之得当,便宜的药物也可以达到药到病除的治疗效果。

误区六?症状好转立即停药

很多患者服用抗菌药一两天症状好转便自行停药。其实,对于不同的感染性疾病使用抗菌药物都有各自的疗程,比如社区获得性肺炎、急性中耳炎的疗程一般是7-10天。提前停药可能导致治疗失败,或者是感染复发的情况。

误区七?腹泻时可以随便使用抗菌药治疗

腹泻未必全是细菌感染所致,如腹部受凉引起肠蠕动加快,对乳品、鱼、虾及蟹等食物过敏引起肠的变态反应,菌群失调症引起腹泻等。此类的腹泻并不是细菌感染所致,抗菌药物应用不仅无效,还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使腹泻加重。

误区八?抗菌药物平时定期服用可以预防细菌性感染

抗菌药物只能用于治疗细菌引起的感染,并不能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盲目的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等于给细菌打预防针,诱导细菌的耐药性,对以后用药百害而无一益。

误区九?为使疾病早日痊愈,同时使用好几种抗菌药物。

应当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多种抗菌药物,因为不少抗菌药物的作用能互相对抗,使药效降低,还可能产生耐药性和不良反应,给人体带来危害。

误区十?若是吃抗菌药物后有不舒服的情况,可以自行停药。

治疗感染性疾病时,抗菌药物必须足剂量、足疗程规范服用。疗程不够,细菌未被杀死,可引起再感染。且药物不良反应有轻重之分,轻者可对症处理,例如,为了避免药物的胃肠道反应,可改在饭后服药。严重者或机体不能耐受时则必须停药,在医师的指导下换药。

阅读

在看

写下你的留言









































让青春没有白癜风干扰
如何治好白癫疯病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pkd.com/wadzz/84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