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急性中耳炎,专家来支招
一切为了儿童健康专家介绍何君玲,男,医院耳鼻咽喉科科室负责人,在小儿耳鼻咽喉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应用微创技术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引起的小儿打呼噜,舌系带过短引起的小儿言语不清,年成功为多名患儿进行了扁桃体和(或)腺样体等离子手术。在小儿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急、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小儿慢性咳嗽方面有丰富的治疗经验。曾医院耳鼻咽喉科工作8年,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儿童群体中,中耳炎的发病率也是远远高于成人,很多家长意想不到的情况也会导致儿童中耳炎。医院耳鼻咽喉科负责人何君玲医生提醒家长:冬春季节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期,也是儿童中耳炎发病高峰期。预防中耳炎发生除了要增强体质,预防感冒,还要进行适当的卫生教育。需注意孩子感冒期间如出现夜间发热、耳痛,婴幼儿出现摇头挠耳,拒乳,哭闹不安,甚至呕吐,肚子痛,应高度警惕发生“急性中耳炎”可能,医院就诊,避免耽误治疗,最后出现耳朵流脓、积水,而演变成分泌性中耳炎或慢性中耳炎,造成孩子听力损失,甚至影响孩子语言发育。预防急性中耳炎,何医生建议家长们要纠正以下不良生活习惯——不良生活习惯一:躺着喂奶小宝贝肠胃发育不完善,加上进食时吞进一些空气,故在喂养过程中或喂食后不久,常常会反胃,致使食道或胃里的食物反流入咽喉、口腔或鼻腔中。如果这时孩子处于平卧位,这些被污染的反流物就很容易通过咽鼓管侵入耳内,引起中耳炎。医生意见妈妈喂奶要有一个好体位,如斜抱位、半卧位或坐位都可以,不可图省事而将孩子平放于床上喂食。不良生活习惯二:乱擤鼻涕宝贝得了鼻炎,鼻涕增多,不少妈妈们为孩子擤鼻涕的方法不正确,常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由于孩子的两侧鼻孔都被捏住,鼻涕的出路被堵死了,便在外力的迫使下向鼻后孔喷出,通过咽鼓管而侵入中耳,其中的细菌、病毒趁机繁衍而引起炎症。据统计,大约有1/3的中耳炎患儿就是这样“造就”出来的。医生意见积极防治鼻炎;提倡正确的擤鼻方法:用手指按住孩子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再用同法擤出另一侧。如果孩子鼻腔发堵,鼻涕不易擤出,可先用小儿专用的麻黄素滴鼻液滴鼻,待鼻腔通气后再擤。不良生活习惯三:滥用奶嘴有调查结果显示,连续6个月使用安抚奶嘴的宝宝,患上中耳炎的几率比不使用者高出30%以上。原因就在于:孩子频繁的吸吮动作很容易使病菌从鼻腔后端潜入咽鼓管,进而引发中耳炎症。医生意见一般半岁后,最迟再过10个月就应该让小宝贝停止使用安抚奶嘴,妈妈们可以用毛绒玩具来吸引孩子睡前的注意力,让他静静抱着入眠。不良生活习惯四:游泳不当孩子在游泳过程中容易呛水,池水趁机通过鼻腔-鼻咽-咽鼓管的途径侵入中耳,导致细菌感染而发炎。另外,池水还可直接流入耳朵,感染耳膜,进而株连中耳。医生意见选择清洁卫生的游泳池。游泳时戴耳罩,防止池水流入耳道。尽量避免呛水。不良生活习惯五:吸入“二手烟”分泌性中耳炎是儿童中耳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多见于2~6岁的儿童,是造成听力损害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对儿童娇嫩的中耳黏膜有直接刺激作用,使中耳内分泌的黏液增加、变稠,也使咽鼓管不通畅,从而造成中耳内积液,听力随之下降。时间长了,黏稠的积液会造成鼓膜粘连,发生传导性耳聋。医生意见家长要戒烟,至少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吸烟,也不要在孩子经常活动的室内吸烟,以杜绝“二手烟”之害。不良生活习惯六:掏耳朵有的家长喜欢给孩子掏耳朵,殊不知,乱掏耳屎既破坏了它的生理作用,解除了耳道的“门卫”,为细菌随异物潜入开了方便之门,又可能损伤耳道黏膜或鼓膜导致感染,并蔓延到中耳发生中耳炎。医生意见耳屎是屏障,不要随便挖。耳屎的学名叫耵聍,它充当着耳道“门卫”的角色,阻止虫子、脏水等异物入侵;发挥“消声器”的作用,防止剧烈声波损伤鼓膜等。来就诊的孩子里就有小蟑螂跑到耳朵里的病例,如果不是耵聍阻挡了蟑螂,它很有可能就会直接破坏鼓膜。耳屎是耵聍腺分泌的,一般可随咀嚼、张口或打哈欠等活动,借助于下颌等关节的运动而自行脱落并排出于耳道,不必掏挖。如果确实过多,可请耳鼻喉专科医生处理。小结大约8成的小儿急性中耳炎是由感冒引起,因小儿咽鼓管的解剖特点,比成人短、平、宽、直,且鼻咽部常常腺样体肥大堵塞咽鼓管,因此上感后较易引起急性中耳炎,所以只要发生感冒,就容易出现中耳炎。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的几率会逐渐减少。因此,尽量避免感冒,医院就诊,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规范化治疗。什么药治疗白癜风儿童白癜风早期症状
上一篇文章: 关于小儿中耳炎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pkd.com/wahl/1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