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流感今夏已致人死亡关于流感,
据中新社报道,香港目前正值夏季流感高峰期。据香港卫生署提供的数据,自今年5月5日~8月3日,与流感相关的严重个案总数达宗,共造成人死亡。在总死亡人数上超过香港SARS时期。
医院接受治疗。
据央广驻香港记者介绍,患者大部分感染的是甲型H3流感,甲型H3N2流感病毒属常见季节性流感,不必过度恐慌。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日前称,深圳已连续3周发布最高级(I级,极易发生)流感指数预警。目前,该市流感病例急剧增多,流感流行强度极高。
据《广州日报》报道,近期,医院的流感就诊人数明显增加,其中老人和儿童最易受感染。
夏季流感高发小心空调在“作祟”
不少人的印象里,流感多在阴冷潮湿的冬春季节高发。实际上,不少南方省份在夏季也有一波流感潮,一般出现在6月和7月。据国家流感中心数据显示,从今年5月至7月底,我国南方流感活动就处于较高的波动水平。
医院老年呼吸科主任马为教授介绍,流感是一种病毒引起的、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不耐热,对消毒剂和紫外线敏感,其实很容易杀死。但流感病毒耐冷耐干燥,而夏季人们倾向于待在室内吹冷气,由于室内外温差大,骤冷骤热,人体的自我温度调节功能容易出现紊乱,机体抵抗力也有所下降,因此易受流感侵袭。此外,长期的空调密闭环境也给流感的传播提供了便利。
可怕的不是流感本身,是并发症
大多数人的流感症状或在3~7天好转,咳嗽和体力的恢复常需要1~2周。但是当流感出现并发症就会很麻烦,比如喉炎、急性中耳炎、支气管炎、肺炎、心肌炎、脑炎等。
重症流感的病情险恶,常发生肺炎,并出现呼吸困难等,这是流感致死的首要原因。
老年人受感染致严重并发症机会较大。此外统计显示,5岁以下孩子,年龄越小越容易发生并发症,2岁以下则更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关键:发病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
马为谈到,流感虽然来势凶猛,但大众无需恐慌。“一般情况下,流感是一种自限性的呼吸道疾病,一般有2~4天左右的潜伏期,有头痛、发烧、乏力、干咳、流鼻涕、眼睛充血和声音沙哑等症状。没有并发症的流感患者,一般在5~10天左右可自愈。”
“早期应用抗病毒治疗非常关键。”马为说,“研究表明,患者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能有效减少流感病毒在人体内的复制,缩短病程和减少并发症。凡确认或高度怀疑流感的患者(幼儿需大于3个月),无论有无基础疾病、是否接种流感疫苗,都推荐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
这些常见的流感误区,你“踩”了吗?
尽管流感不是一种陌生疾病,但对于流感的防治,坊间众说纷纭,到底哪些说法才靠谱?来听听马为的解答——
误区1:
流感和感冒差不多无需特别休息
解答:患者在接受了抗病毒治疗和相关症状的对症治疗后,一定要注意多休息和补充水分。“好好休息”能起多大作用?马为分享了一个真实案例:
今年40出头的王伟(化名)平日身体很好,前段时间突然感到胸痛、乏力、流鼻涕,他未多想,以为是近期忙于工作,老鼻炎犯了,于是请假在床上睡了一整天。然而休息过后,胸痛症状依旧没有好转,其病因一时也未被查明。王伟随后被送到医院,检查发现其肌钙蛋高,心肌酶飙升到多,心脏彩超还发现有心包积液。通过多项评估检查,王伟最终被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
“按照他原本的病程发展,有可能迅速进展为严重的心功能衰竭,后果不堪设想。然而正是他那‘一觉’,延缓了他的病情发展,没有发生更严重的病变,为医护人员争取到了确诊病情和及时施救的时间。”
误区2:
能不吃药就坚决不吃?
解答:这里要区分普通感冒和流感。普通感冒病程短,少发热或无发热,少全身症状,轻度感冒不吃药也可自愈。而流感一般伴随高热、寒战、肌肉酸痛、头痛等全身症状或肺炎等并发症,对于中重症患者,尤其是儿童、老人、有呼吸道基础疾病患者等并发症高发人群,仍建议患者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避免病情迁延。
误区3:
服用了抗病毒口服液,流感就能“远离我”?
解答:抗病毒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只能作为没有接种疫苗的高风险人群或疫苗禁忌者的临时预防措施。流感季节到来之前,接种流感疫苗才是最有效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手段。
误区4:
流感高发季,一副口罩“走四方”?
解答:只需在必要时戴口罩,如出现了明显的呼吸道感染病特征,如打喷嚏、流鼻涕、咳嗽和发烧等,或当需要护理和照顾呼吸道感染患者,或医院诊所等流感人群聚集区域时。时逢夏季高温,无需何时何地都戴口罩,尤其是一些本身就有慢阻肺等呼吸道基础疾病等人群,戴久了反倒喘不过气。
此外,戴口罩有讲究,戴前要先洗手,戴好后避免接触口罩,如果口罩有破损或污渍要立刻更换,不可重复使用。医用一次性口罩一般4小时左右即失效,要及时替换。普通口罩不能代替医用口罩。
再好的治疗都比不上早预防
◆注意室内空气流通,空调温度不宜过低,每天应确保至少2次以上的自然通风,每次开窗通风15~30分钟,使用中央空调的应加强清洗和消毒工作。
◆减少在流感高峰期去人群聚集、不通风的场所,尽量避免接触流感病人。
◆接种疫苗要及时。这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接种疫苗2~4周后即开始起保护作用,6~8个月后保护力度逐渐下降,所以疫苗要每年接种才能获得有效保护。
◆可服用抗流感药物。药物预防不能替代疫苗接种,只能作为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力的临时预防措施。疗程一般为1~2周。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等掩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染。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机构单位在72小时内有两人或两人以上出现流感症状时,机构应要求患者入院治疗或居家休养。
◆老年人是流感高风险感染人群,对于一些精神状态较差、不能准确表达自身病痛症状的老年患者,家人更应给予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pkd.com/wahl/12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