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五种类型骨髓炎的X线表现

骨髓炎是指化脓性细菌感染骨髓、骨皮质和骨膜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多数由血源性引起,也多由外伤或手术感染引起,多由疖痈或其他病灶的化脓菌毒进入血液而达骨组织。最常见的病原体是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引起的骨髓炎可见于吸毒者,镰状细胞血症患者和严重的糖尿病或外伤患者。真菌和分枝杆菌感染者病变往往局限于骨,并引起无痛性的慢性感染。危险因素包括消耗性疾病,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糖尿病,血液透析及静脉用药。对于儿童,任何引起菌血症的过程都可能诱发骨髓炎。急性骨髓炎起病时高热、局部疼痛,转为慢性骨髓炎时会有溃破、流脓、有死骨或空洞形成。重症患者常危及生命,有时不得不采取截肢的应急办法,致患者终生残疾。

一般病原菌进入骨骼途径有三条:

1、血源性:化脓性细菌通过循环在局部骨质发生病变,即为血源性骨髓炎。感染病灶常为扁桃腺炎、中耳炎、疖、痈等。患者大多身体衰弱,营养较差,过度疲劳或急性病后发生。外伤常为一诱因,病人有时有轻度外伤史,外伤有时决定发病部位,如局部轻度挫伤后可发生股骨或胫骨骨髓炎。

2、外伤性:系直接感染,由火器伤或其它外伤引起的开放性骨折,伤口污染,未经及时彻底清创而发生感染,即为外伤性骨髓炎。骨与关节手主时,无菌操作不严,也可引起化脓性感染。

3、骨骼附近软组织感染扩散引起,如脓性指头炎,若不及时治疗,可以引起指骨骨髓炎。

总之,血源性骨髓炎常见的发病情况有:①多发于营养不良,发烧初愈的儿童;②常有病灶如疖、痈、扁桃腺炎等;③骨髓炎常起于长骨干骺端;④男孩发病较多。

骨髓炎的发生必须具备二个条件,即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同时存在。高度感染力的细菌侵入人体是外在因素,全身或局部骨骼的抗菌力降低是内在因素。以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为例说明其发生过程。

骨髓炎五大类型的X线表现

急性骨髓炎的X线表现:急性骨髓炎一般在发病后的14天内往往是无异常表现,但可显示软组织及深层肌的肌肉层次模糊不清的征象,即使如此也不能排除,应仔细与健侧对比,避免漏诊或误诊,

慢性骨髓炎的X线表现:可见骨质增生、增厚、硬化,骨腔不规则,有大小不等的死骨,死骨周围大量包壳骨生成,使骨轮廓变粗,外形不规则;包壳骨与死骨间密度减低带是肉芽组织和脓液,包壳骨有脓液侵蚀形成的瘘孔,有时伴随病理性骨折征象。

亚急性期骨髓炎的X线表现:亚急性期骨髓炎为急性向慢性过渡阶段,表现为骨破坏区广泛、骨质疏松,周围骨质增生、密度增高,骨膜新骨形成较急性期厚而密,但尚无大片死骨出现。

创伤性骨髓炎的X线表现:骨感染所形成的骨死腔、死骨、骨不连及增生、硬化等均以骨折端为中心,向两端发展这是创伤性骨髓炎典型的X线表现。

硬化性骨髓炎的X线表现:一般无骨质破坏区,但在病程较长的病人,有时可见小而不规则的破坏区,无死骨存在,也无软组织肿胀,但患骨密度增高,体积增大,骨干呈梭形,边缘光滑或有的边缘不整,骨皮质增厚,骨髓腔变窄甚至消失,有局限性或广泛性骨质增生硬化。

鉴别诊断

(1)骨肉瘤通常好发于10~20岁,在四肢骨,大部分发生在长骨干骨骺部;偶尔发生在骨干部,和骨髓炎相比,其骨破坏、骨膜反应的范围比较局限,但有时X线鉴别困难;通过CT、MRI检查及活体组织检查鉴别是必要的。

(2)Ewing肉瘤常常与骨髓炎难以鉴别。Ewing肉瘤发病部位在四肢骨的骨干部;有时有剧痛,伴发热及局部热感;血沉升高;白细胞升高;CRP阳性,呈炎症反应。X线上,早期以骨膜反应为主,骨髓内缺乏变化,诊断困难。骨膜反应与骨髓炎相比,规则,多半呈葱皮状骨膜反应,这是特征。必须活检证实诊断。

(3)骨组织细胞增多症根据发病部位,显示种种X线像。发生在四肢长管状骨时,有高度的骨质破坏及显著的骨膜反应,因局部及全身均有轻度的炎症症状,骨组织细胞增多症与骨髓炎相比,骨破坏的范围及骨膜反应都是局限性的;如从死骨上看,有时也不出现硬化像。

(4)骨样骨瘤有时与骨髓炎难以鉴别。X线上,常发生在长管状骨的偏在性(即发生在中央偏上,或下)X线显示高度骨膜反应及骨皮质肥厚,如果细心观察,其中可见病灶的骨透亮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pkd.com/wahl/128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