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孩子哭声判断他患了什么病这些秘诀只
家里的熊孩子总是爱哭?很多家长会不知所措,其实妈妈可以根据宝宝的哭声来判断宝宝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哭闹,这些秘诀只有儿科大夫知道……
1双腿屈曲剧烈哭闹肚子疼?不能乱揉!阵发性剧哭就是一阵阵发作的剧烈哭闹,发作的间隔时间长短不一,每次发作时持续的时间也长短不一。
常伴有躁动不安,双腿屈曲,2~3分钟后又一切正常,但精神不振,间歇10~15分钟后会再次啼哭。由于间歇时宝宝嬉笑如常,有的父母就认为宝宝是在发脾气闹人,而忽视了疾病的可能。
如果孩子阵发性剧哭时满床打滚,额部出汗,面色发白,哭声凄凉,拒绝任何人触摸腹部。若强行上前触摸时,孩子非常惊恐,很有可能是胆道蛔虫或肠套叠。若哭闹不剧烈,忽缓忽急,时发时止,无节奏感,又喜欢让别人揉肚子,则可能是肠道蛔虫症或消化不良。
解决办法孩子肚子疼,大多数家长首先想到的就是揉一揉肚子,这么做确实能缓解胃肠道痉挛所引起的肚子痛,然而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梁文青却说,孩子腹痛的原因非常多,如果不经过仔细辨别就盲目乱揉,可能会越揉越伤,甚至会酿成大错。
孩子腹痛虽然原因很多,但从年龄来看也有一些明显的不同,通常3岁以前的孩子肚子疼可能是肠套叠、小婴儿肠绞痛、嵌顿性疝或肠道感染等导致;而3岁以上的孩子多数是胃肠生长痛(即生理性腹痛),但也有可能是肠虫症、阑尾炎、肠胃炎等疾病。
一般来说,孩子发生胃肠生长痛是无需治疗的,主要表现为疼痛时间较短且能自能缓解,缓解之后孩子能玩能吃能睡,且疼痛的时候按压肚子不会加重疼痛,或是孩子愿意让你按摩肚子。不过,其他疾病引发的腹痛早期也有类似的症状,因此最好的办法还是别揉肚子。
2突然尖叫啼哭头好痛!压力不要太大突发尖叫啼哭就是哭声直,音调高,单调而无回声,哭声来得急,消失得快,即哭声突来突止,很易被认为是受惊吓或做“噩梦”。突发尖叫啼哭可能是头痛的表达,是一种危险信号。
解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张佳栋教授说小儿头痛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紧张性头痛,又称肌紧张性头痛。此类头痛在小儿中很常见,主要因头颈部肌肉持续性收缩引起。头痛产生多与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焦虑、压抑有关,在小儿常见于学习紧张、临近考试或睡眠不足时,少数由姿势不良或头颈其他疾病引起。二是偏头痛。很多人以为成年人才有偏头痛,其实不然。偏头痛在儿童中也挺常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头痛,间歇期完全正常。此类头痛常有家族遗传史。
三是五官科及面部疾病引起的头痛。眼屈光不正如近视、散光、斜视或长时间读书、写字、绘画时,眼肌持续进行调节,可引起肌收缩性头痛或眼肌疲劳性头痛,休息或睡眠后好转。
四是颅内炎症引起的头痛。多是全头钝痛或胀痛,有发热,伴头痛呕吐,可有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
五是颅内占位性疾病引起的头痛。颅内肿瘤、寄生虫等引起,头痛特点为早晨醒来即痛,呈进行性,患儿常有与饮食无关的呕吐。
六是脑血管疾病性头痛。可由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动脉瘤与动静脉畸形、脑梗塞等引起,此类疾病发病表现很凶险。
张教授叮嘱:“小孩正处于快速成长期,精神压力太大、营养跟不上、休息不好、不开心,都会引起头疼,这是精神方面的问题。家长们别太紧张,回家后别给孩子太大压力,让孩子吃好、睡好、玩儿好,头很快就不疼啦。”这番话,就是张佳栋教授开出的最好的药方。
3短促连续的急哭喘不过气?或是缺氧了!连续短促的急哭特点是哭声低、短、急,连续则带急迫感,好像透不过气来,同时伴有痛苦挣扎的表情,这是缺氧的信号。
解决办法今年,媒体公开报道的儿童车内死亡悲剧已发生4起,这就是因为缺氧导致的。
医院急诊科主任王英萍表示,缺氧、脱水的早期反应为胸闷、气喘、头晕、全身出汗等不舒服症状,如果发现及时,家长应该马上将孩子带到通风、阴凉处,并让孩子喝点水、果汁或淡盐水,帮助孩子慢慢恢复。如果孩子出现恶心、呕吐或恢复不好,就医院就诊。
4小鸭子哭声嗓子难受?勿乱用药小鸭叫样啼哭顾名思义是指哭声似小鸭叫,若同时出现颈部强直,则应考虑是否有咽后壁脓肿,应把这种哭声与一般的声音嘶哑相鉴别。
声音嘶哑是感冒引起的咽喉炎,而咽后壁脓肿较危险,若脓肿溃破,脓汁可堵塞呼吸道危及生命。
解医院陈烁说,宝宝的嗓子正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因感冒、上火、饮食不当或天气干燥等长时间处于沙哑状态,很容易留下后遗症。
首先,父母要帮助宝宝养成爱喝水的好习惯。如果一定要喝果汁,可以充分稀释后再饮用。其次,应避免吃花生、瓜子等容易上火的食物,同时也要尽量少吃冰冷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生活中,有一些父母会给宝宝服用板蓝根、胖大海等药物,但这些药物对宝宝而言,不仅不能预防和缓解嗓子痛、哑等症状,还会有一定的副作用。板蓝根会让宝宝羸弱的体质更加虚寒,而胖大海会抑制津液的分泌,对宝宝发炎的嗓子更是雪上加霜。
还有的宝宝情绪容易激动,喜欢大喊大叫。这些都会进一步导致声带肿胀发炎,加剧喉咙沙哑症状。因此应保证其情绪稳定,甚至连大声说话都要避免。
5抓耳挠腮哭闹不安耳朵不舒服?家长要留意!宝宝多表现为哭闹不安,夜间尤甚,同时伴抓耳挠腮,或头部来回摇摆,不敢大声哭,多是急性中耳炎。也可见于外耳道疖肿或外耳道异物,若有脓性分泌物自耳中流出则更易判断。
解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韩富根说,急性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的多发疾病,多是由感冒、发烧引起的感染所致。严重的病症还有呕吐、腹痛、头疼等。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麦飞介绍,大一点的孩子可能会诉说“耳朵胀痛、嗡嗡作响”等,这时父母就要提高警惕。但小宝宝无法向家长明确地表达“耳朵疼”,这就需要年轻的父母留心观察,如果宝宝出现鼻塞流涕、咽痛,或夜间啼哭、打鼾,用手抓耳,用头蹭枕头、无原因的发热,都要当心宝宝是否并发中耳炎,医院检查。
6边哭边流口水嘴巴不舒服?保持嘴周干燥!本来很干净的孩子,突然变得流涎,下颌总是湿辘辘的,每当喂食时总是引起宝宝的哭闹。此时家长应该检查宝宝的口腔是否有溃疡、疱疹、糜烂、齿龈肿胀等。
解决办法如果宝宝是因患口腔炎,包括舌炎、牙龈炎等口腔疾病引发的流口水,口水带有黄色或者淡红色,并且有点臭味,而且宝宝还会有轻微发热、不愿意吃东西、烦躁不安等症状。遇到这种情况,医院诊治。
爱流口水的宝宝,要保持其脸、嘴唇周围、下颌及颈部皮肤干燥,以防止口水刺激皮肤,引发皮肤炎症。
家长可以给爱流口水的宝宝围上软布做的围嘴,要经常换洗。若宝宝的唇周、下颌及颈部皮肤发红、糜烂甚至脱皮,家长可用温水帮宝宝轻轻清洗,然后拍干或用纸巾吸干皮肤表面水分再用药。药物一定要经医生指导使用,切不可自行涂抹成人皮肤用药。
7便便时啼哭便秘了?吃点通便的!如果经常出现便秘或大便干燥,就导致肛裂或痔疮,使孩子因为疼痛而不敢排便产生恐惧心理,导致恶性循环。
解医院主任医师袁丽娟解释,小儿便秘的定义和成年人不太一样。成年人一星期排便次数少于3次就是便秘。
而孩子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不管排便几次,都视为便秘,比如,排便的时候非常用力、大便又粗又硬或像羊便,或是每次排便时,都会疼痛、哭闹不安、出血等。如果平时排便较规则,突然2天以上不解大便,还可能伴有腹痛或腹胀,应视为便秘,及时寻找原因。
对于便秘的孩子,医生常推荐多喝水、吃香蕉蔬菜,幼儿用点香油蜂蜜或用益生菌等,或腹部行顺时针按摩(每天两次,每次5~10分钟),这对部分患儿是有效的,但对顽固性便秘作用不大。
另外,一些行为干预(如鼓励、训练如厕、饮食调理、增加运动等)也可能只对部分患儿有效,对有些严重患儿,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必须与药物治疗配合。
8长期半夜惊醒哭闹缺钙了?多晒太阳医院内科董丽娟副主任医师认为,像这个孩子这样无原因的哭闹,考虑缺钙的可能性比较大。
解决办法一般两岁半以前的孩子,都应该适当地补钙。但是单纯补钙的效果并不好,应同时补充维生素D3,如鱼肝油,而且应该多晒太阳,每天应保证户外活动时间在2小时以上。
除了这些治疗措施,还应该从生活习惯方面进行调节。晚上临睡前,不要使孩子玩得太兴奋,同时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如灯光不能太亮,保持安静,被子薄厚应适中等等。
(整理自:健康时报、大河报、保健时报、河南商报、广州日报等等,如需转载请联系麦乐园小编)
若想了解更多大麦苗营养健康知识,北京白癜风治疗的医院在哪里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专业转载请注明:http://www.popkd.com/wahl/3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