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麻麻都不知道这9个习惯动作最伤宝宝
对于家长来说,给宝宝掏耳朵、擤鼻涕……这些再平常不过的动作,然而就是这些再平常的动作如果做得不对,都有可能会使孩子的耳朵受到伤害。下面雨妈给大家讲讲具体怎么做。
1经常给孩子掏耳朵孩子的耳朵里面有耳屎,爱干净的家长会忍不住给孩子掏。如果不小心损伤耳膜,也不能马上发现,孩子因为疼痛而哭闹,哄哄也就当没事了,直到过几天突然发现孩子的耳朵流血或者流脓,医院就诊,耳朵往往已经感染了细菌。
还有些宝妈喜欢随手用发夹、棉签或手指甲等,在孩子的耳道内掏挖,这样,病菌很容易进入中耳腔内,引起中耳腔感染、耳道长期流脓,甚至造成鼓膜穿孔。
正确做法是:
清洁宝宝耳朵,最忌讳的是用铁的、钢的金属耳勺、塑料耳勺等硬器掏耳朵。
可以将干净的毛巾沾湿后拧干,把毛巾一角卷在手指上,轻轻擦拭外耳部位。
如果用棉签清洁耳部,千万不可将棉签深入宝宝的耳朵内部看不见的地方,可用婴儿专用的大头棉签为宝宝清洁耳朵。
2让宝宝平躺着喝奶在给小宝宝喂奶时,如果不注意姿势,让宝宝平躺,也可能会给宝宝的耳朵带来意外的伤害。
比如说让宝宝平躺着喝奶,宝宝的身体处于水平位,很容易引起呛咳,此时奶汁便可能通过咽鼓管流入中耳。
因为宝宝的咽鼓管长度较短而宽度较大,更加接近水平位置,这样宝宝的身体处于水平位时,就很容易引起呛咳,此时奶汁便可能通过咽鼓管流入中耳,引起急性炎症。
正确做法是:
由妈妈哺喂母乳的宝宝,通常采取侧卧的姿势来吸吮;
用奶瓶喝奶的宝宝,应将宝宝的头部垫高至少45度,让奶瓶与宝宝维持水平而不是垂直90度的角度,以减缓奶水的流速,进而避免宝宝呛奶。
3捏紧鼻子用力擤鼻涕感冒的时候鼻涕很多,孩子自己又不会擤,于是擤鼻涕就成了家长的事。有的家长给孩子擤鼻涕时,往往用两个手指捏住他的两侧鼻翼,让他用力将鼻涕擤出。
这种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且很危险,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鼻涕就会在压力的作用下被从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很多孩子的中耳炎就是妈妈擤鼻涕不当引起的。
正确做法是:
方法一:用手指压住一侧鼻孔,由另一侧将鼻涕向外擤出,然后用相同的方法再擤另一侧鼻孔。
方法二:将下巴向上抬起,用手指压住一侧鼻孔,通过鼻子抽吸将鼻涕从后鼻孔回吸到鼻咽部,然后经口咯出,然后用相同的方法再抽吸另一侧鼻子。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用哪种方法给宝宝擤鼻涕,都不能用力过猛。
4捂住口鼻打喷嚏感冒了会打喷嚏,过敏性鼻炎的孩子更是喷嚏不断,有的家长在孩子打喷嚏时会让他憋住喷嚏,有的家长则是不时捂着孩子的嘴和鼻子,其实这样做并不好。
因为人的咽部与中耳鼓室之间有一个咽鼓管,它维护着中耳与外界的压力平衡。打喷嚏如果捂紧嘴和鼻子,会使鼻部压力增高,细菌、病毒就容易随气流由咽鼓管进入压力低的中耳鼓室,从而引起急性中耳炎。
正确做法是:
打喷嚏时不要正对着别人,应用手帕或卫生纸巾轻轻掩住口鼻,既要让喷嚏打出来,又不让飞沫向远处扩散。
5游泳、洗澡不注意保护游泳、洗澡时宝宝的耳朵最容易进水,在玩水的时候有水进入耳朵没有及时清理,极容易诱发宝宝内耳感染、损害听力。
正确做法是:
游泳时可使用游泳专用耳塞,以防止水的进入。
洗澡游泳后,耳道内若积水,可将头偏向一侧,使耳道口朝下,单足跳跃数次,使耳道内的积水自动流出。随后,用清洁的医用棉签蘸取耳道清洁液轻轻擦拭,杀灭耳道表面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致病菌,预防耳道内感染。
6捏鼻子灌药孩子生病了却不愿意吃药,怎么办?捏着鼻子灌吧。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可能都有过被灌药的经历,于是小时候自己试过的喂药方法用在了自己宝宝身上。捏鼻子喂药并不会影响宝宝味蕾,使药的味道减轻,反而有可能在宝宝挣扎时造成危险。
捏鼻子时孩子会挣扎哭吵,这样可能导致鼻腔分泌物或药水通过孩子短直的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另外,孩子的鼻腔黏膜、血管比较娇嫩,捏鼻子喂药时,家长的力度如果没控制好,还会导致鼻黏膜和血管损伤。
正确做法是:
给小婴儿喂药的时候,应将小儿抱起,使之成半卧位,用小勺慢慢将药液从嘴角灌入,直至咽下。对较大儿童,应首先鼓励孩子自已吃药,千万不要用责怪和训斥的方法。耐心地告诉孩子,药物可以杀死细菌和病毒,服药后就可以和从前一样和小朋友在一起玩了。也可准备两个小碗,一个装小儿喜欢的果汁或饮料,另一个装药。
先给小儿喝饮料,趁婴儿不注意时换成药水快速喂下,再给他(她)一匙饮料。注意喂药的量不宜过大,喂药时不要形成固定的规律,以免婴儿发现后不肯再服。必要时需强制喂药,但动作要迅速,防止孩子将药吐出或呛咳。
7拍打宝宝的脸和孩子逗着玩时,拍拍他的脸当然可以,但注意要避开耳朵。有时孩子调皮任性,性急的家长会打孩子的脸,这样的行为一定要避免。打脸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响,还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逗宝宝玩时宝宝乱动就很容易就会碰到宝宝的耳朵,可能产生意外,使宝宝的耳膜在大力冲击下受到损伤,出现穿孔。
穿孔的鼓膜会使中耳与外界相通,除了对听力造成一定的影响外,还会失去保护作用,外界的细菌、污水、异物都会经穿孔进入中耳,引起感染、流脓。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还可能会引发脑膜炎等其他疾病。
正确做法是:
千万不要揪宝宝的耳朵,更不能打耳朵附近的部位。
8高分贝音乐或噪音刺激现在不少劣质玩具的音量过大,简直成了噪音,文章开头那位老爷爷的做法,如果把这些音源长时间、近距离地放在宝宝前面,可能会对宝宝的听力造成永久性的损伤。宝宝长期生活在机场旁、高速路旁等高噪音的地方,也需定期检查听力。
正确做法是:
给宝宝买发声玩具时要尽量选择能够调节音量的玩具,并且注意购买正规厂商生产的有品质保证的发声玩具。买回来之后,即便是可调节音量的玩具,也要控制宝宝玩耍的时间。
尽量少带孩子去比较吵闹的游乐场所,或者要缩短在游乐场逗留的时间。
最好不要带学龄前的孩子去电影院、KTV、酒吧等娱乐场所。
9抗生素用得太随意孩子耳朵发炎时,医生会根据病情建议使用抗生素。
但抗生素用多久呢?
当然是要用足疗程。可是有的家长不这么想,他们的标准是,孩子的耳朵不痛了,或是耳朵不流脓了,说明病已经好了,不发炎了,当然就不必再使用抗生素。家长这种随意停药的做法是不对的,这样会导致药量不足,药效不够,不能完全杀死细菌,使细菌产生抗药性,不仅不能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反而会导致病情加重或迟迟不好,最后可能出现无药可医的情况。
所以,使用抗生素一定要按医生指示服药,平时不滥用,一经使用,份量绝对要够。举个例子,倘若医生开了1周的药量,并指示1日服用4次,绝对不能擅自减少成1日服用2次,而且一定得将1周的剂量服用完毕,以免残留下来的细菌反扑,导致中耳炎复发。
正确做法是:
使用抗生素一定要按医生指示服药,平时不滥用,一经使用,份量绝对要够。。
总结宝宝的听力敏感而脆弱,然而有很多家长无意识的动作却会影响宝宝的听力。所以,为了宝宝听力的正常发育,大家一定要避免一些错误的动作,别害了宝宝的听力!
趣味问答
徐先生犯了一个大错误。当他在太太面前,掏口袋的一刹那,一些袋内的酒吧火柴盒、未中奖的马票,以及旧情人的照片等,均散落一地。他在慌张之余,为了避免吵架,双手马上遮起一件东西。请问,他会去遮住什么东西?
想要知道答案,在消息中回复“吵架”便知晓答案!
新生儿护理文章来源网络,我们只是为了分享有价值的内容,与商业利益无关,如文章内容、版权侵害到您的权益,请与我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有一种爱:叫妈妈觉得我缺钙!我们竟然错了那么多年!
Newbaby∣新生儿护理长按,识别治疗白癜风有什么偏方白颠病症状转载请注明:http://www.popkd.com/wahl/4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