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哭闹,拉耳朵,警惕急性中耳炎

宝宝出现高热、烦躁哭闹、小手经常抓耳朵、还摇头、耳朵还流出异常脓液,医生说患了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要住院治疗,那么,什么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有哪些预防方法?建宁与你一起来科普。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什么疾病?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中耳粘膜的化脓性炎症,多见于冬春季节,好发于儿童,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容易发病。

2、为什么中耳炎多发于儿童呢?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由化脓性致病菌侵入了鼓室引起的。一方面,小儿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中耳局部免疫功能较差;另一方面,相对成人来讲,连通鼻咽部与耳室的管子(咽鼓管)既短且内径宽、鼓室口位置较低,鼻咽部的分泌物及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容易经此管道侵入中耳,因此,小儿是中耳炎的高发人群。也因为小儿咽鼓管短、粗、平的解剖特点,哺乳期宝宝如果哺乳体位不当或者乳汁流出过急,乳汁也可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

3、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因是什么?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多发生在感冒、鼻炎、咽炎、扁桃体炎等上感疾患或某些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流感等的时候,尤其是体质较弱的小儿或免疫力低下患儿(如贫血、糖尿病等患儿),患儿鼻咽部的分泌物常常增多,当鼻咽部存在大量细菌的时候,这些病原体就很容易进入耳室。

4、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表现有哪些?

(1)发热:小儿往往出现高热,可达40℃以上,可发生高热惊厥、呕吐、腹泻,严重时可累及脑膜出现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

(2)耳痛:耳深处极度疼痛,宝宝在吸吮和吞咽时,会压迫感染的部位,产生疼痛感,小婴儿不会表达,可能会出现烦躁、食欲欠佳、哭闹或不愿入睡、用手抓耳或摇头等表现,由于疼痛多在夜间加重,小儿会被痛醒。

(3)流脓:脓液可从耳道排出,开始可为血性,后为黏脓性,这时耳鼓膜已经穿孔,疼痛稍减轻。

(4)听力下降:小宝宝对你说的话没有反应,大点幼儿把电视机的音量放得比平时大,这可能是由于中耳炎给宝宝造成暂时性的听力障碍。

5、如何预防儿童中耳炎?

(1)提高抵抗力: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合理饮食,加强锻炼,多参加户外活动,充足睡眠。

(2)积极预防和治疗原发病:给孩子洗澡、洗头时,要用手堵住小儿的外耳道口,以防污水流入。不要用力挖孩子耳朵,以防皮肤破损导致感染,而使细菌侵入引起中耳感染。当宝宝患了感冒或其他呼吸道传染病时要积极治疗,如积极治疗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炎鼻窦炎,上呼吸道过敏性炎症。腺样体过度肥大时,会影响孩子的呼吸和夜间睡眠,也应及时就诊,同时要注意口腔卫生。

(3)早诊、早治:急性中耳炎治疗不有效,会转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时多时少,迁延多年。发现孩子听力不好时要及时求救医师,防止急性中耳炎转化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影响孩子的听力和语言发育。

联系我们

-22







































北京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pkd.com/wahl/503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