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喂奶姿势,可能会让宝宝得中耳炎

 宝宝的健康成长总是与父母的细心呵护相关,但有时,家长们不恰当的喂养方式,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伤害。比如喂奶这件事。有些家长喜欢将宝宝平放在床上,然后喂奶,奶瓶几乎处于垂直状态。如果宝宝吞咽不及时,奶水还是会一直向宝宝嘴里灌。如果宝宝的嘴里或者耳朵里溢奶,一般家长就会帮宝宝擦干净后,继续喂。

但就是这样的喂养方式,很有可能造成小儿中耳炎。

  我们都知道,人体的耳鼻喉是相通的。就像游泳时,水如果进了耳朵,鼻子也会感觉呛,这是因为它们是由咽鼓管连接在一起的。咽鼓管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引导鼻咽部的气体进入股室,同时它还是中耳通气引流的唯一通道。咽鼓管在平时的时候是呈密闭状态的,外界的气体不能进入,但是当吞咽、咀嚼、打喷嚏或哭闹时,咽鼓管便会张开,以维持鼓膜两侧气压的平衡,从而保证鼓膜的正常振动。

  幼小的宝宝中耳发育尚未完善,加上咽鼓管肌肉收缩力较弱,在鼻咽部开口较低,咽部的液体容易流入中耳。喂奶时让宝宝平卧或喂得过多、过急,宝宝来不及吞咽而呛咳,就容易使得奶水从咽部逆流入中耳,导致急性中耳炎的发生。

  宝宝的急性中耳炎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可造成鼓膜穿孔而导致听力受损,病情继续发展的话,中耳腔积液中水分被吸收变得黏稠,可使得内陷的耳膜粘连固定,严重者可出现渐进性耳聋,或者并发更严重的颅内感染(如脑膜炎、脑囊肿等),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一旦发现宝宝急性中耳炎,应及时送医。

  耳朵痛是中耳炎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但是对于还不会说话、没办法用语言表达耳朵痛的宝宝,爸爸妈妈平时更要细心观察了。如果小宝宝出现了以下症状,就应提高警惕了:

  1.宝宝不肯吃东西了,总是哭闹得很厉害,睡不踏实,老是用手去抓耳朵,或者用头不停地蹭枕头;

  2.无原因的发热,体温可升至37.8~40℃;

  3.耳朵有脓液流出;

  4.分泌性中耳炎虽没有脓液流出,但可造成宝宝暂时性听力障碍,表现为小宝宝对外界的声音变得不那么灵敏了。

  喂奶时,应抬高宝宝的头部及上身,适当控制奶量及速度,用奶瓶喂奶时注意奶嘴孔的大小要适宜。喂完后,将宝宝上身直立起来,脸靠在母亲的肩膀上,轻轻地抚拍后背,直到打出奶嗝,再轻轻放下,取右侧卧位,头部稍稍抬高。尽量不要刚喂完奶就逗孩子玩,给孩子换尿布宜选在喂奶之前。宝宝溢奶时,应将其抱起或将头侧向一边,避免奶液吸入气道。

长按







































复方木尼孜其
白癜风怎么治疗最好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pkd.com/wahl/59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