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置管咋回事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

鼓膜置管?咋回事?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

导读

最近门诊遇到一位小朋友,是因为妈妈发现孩子看电视动画片时声音调的过大前来就诊的。检查发现两个耳朵的鼓膜都发生形态学的变化,主要是色泽改变,标志改变和功能的改变。进一步用电耳镜检查发现透过鼓膜隐约看到里面有液体样的物质。接下来做了简单的听力评估和鼓膜活动度的评估,发现听力确实下降不少,而且中耳里面还有液体。初步考虑为双侧分泌性中耳炎。

经过进一步的检查发现,正对孩子后鼻孔的后上(医学术语称之为鼻咽部)的淋巴组织(腺样体)发生增生,堵塞了位于其两侧的直通中耳腔的咽鼓管的开口,使中耳腔形成负压,导致粘膜炎性改变,产生液体,影响听力。

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后,考虑到这样的情况已经存在半年以上且之前的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故建议对孩子实施腺样体切除术和双侧鼓膜置管术。

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采用耳内镜先抽吸鼓室液体,然后在鼓膜上对应位置(紧张部)放置一个引流管,以便使鼓室的液体可以持续不断地引流出来,达到鼓室逐渐恢复正常功能的目的。

其次在内镜下对肥大的腺样体进行了手术切除。

看到此,大家该明白了吧,原来鼓膜置管术主要针对分泌性中耳炎。

那么鼓膜置管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那就要先从分泌性中耳炎说起。

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为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之一。在上呼吸道感染后以耳闷胀感和听力减退为主要症状。由于耳痛不明显,加上人们常常忽略了中耳炎,经常延误诊断和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可造成听力损失,影响言语发育,应高度警惕和及时治疗。

它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和免疫反应等有关。

其治疗主要包括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控制感染,鼻喷剂喷鼻改善咽鼓管的功能,使用稀化黏素类药物促进中耳粘液的排出,以上保守治疗效果欠佳者应行鼓膜置管、鼓膜穿刺等手术治疗,主要是为了清除积液。

鼓膜是怎么置管的?

鼓膜置管术,就是经过外耳道鼓膜放置通气管,使中耳腔与外耳道形成临时的通道,使得中耳的积液引流到外耳道。还能通过此管使药液进入中耳,使咽鼓管的功能得到恢复。

鼓膜置管术后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1.耳内保持干燥,勿进水,以防潮湿造成感染。

2.勿用力咳嗽及大声说笑,防止鼓膜小管移位。

3.勿用力擤鼻,以防鼻涕等细菌通过咽鼓管逆流至中耳,引起逆行感染。

4.注意休息,预防感冒。

温馨提示

当家长发现孩子有类似听力下降、耳痛、耳鸣等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去耳鼻咽喉科全面检查,一旦确诊就需及时治疗,以免转成慢性中耳炎。

医院总院耳鼻喉科全体医护人员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病房)

—(门诊)

(致谢:本文部分内容转自听力学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京治疗白癜风病的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首选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pkd.com/wahl/69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