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困扰宝贝的小恶魔儿童耳鼻喉多发疾病
??
??
作者:李耀君张盈
今天来给大家介绍耳鼻喉科常见的儿童多发病,愿这些困扰宝贝的小恶魔远离大家~
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是由于咽鼓管(连通鼻咽腔与中耳腔,起调节中耳气压作用)不通畅或阻塞后引起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
咽鼓管是连接中耳和鼻腔的唯一通道。当出现外感、鼻咽部疾病(如鼻炎、鼻窦炎等)时,炎症就会沿着咽鼓管蔓延至中耳腔,引起中耳粘膜水肿,粘膜下毛细血管增生和通透性增加,血管中的血浆渗出到中耳腔形成积液,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因腺样体肥大、鼻息肉等引起咽鼓管通气功能障碍时,外界空气不能进入中耳,中耳内原有的气体逐渐被粘膜吸收,腔内形成相对负压,引起中耳粘膜血管内液体渗出到中耳内,也会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与成人咽鼓管比起来,儿童的咽鼓管更平(接近水平位),管腔更短,内径更宽,所以炎症更容易进入中耳,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当出现以下症状时,家长就要引起重视了:
1.听力下降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病前大多有感冒史,以后出现耳痛、听力下降,可伴有自听增强感。有时候会随着体位变化听力时好时坏,还有些慢性患者自觉阴天耳聋加重、晴天耳聋减轻。一些孩子表现为对大人的呼唤不理睬,被误以为注意力不集中。
2.耳痛、堵闷感
急性起病期可出现耳痛,多数表现为耳堵闷感。婴幼儿、儿童多以拽耳朵为主要表现。
3.耳鸣
多呈间断性,症状一般不重。
治疗
针对分泌性中耳炎早期的患儿,耳鼻喉科常采用中医保守治疗,包括中药汤剂、鼻腔用药、局部理疗等方法,可直达病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中药汤剂
耳鼻喉科谯凤英主任医师经过30余年临床研究观察,认为分泌性中耳炎之鼓室积液属祖国医学的“痰湿”为患,与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失常密切相关,临床运用“宣肺通窍方”为基础方辨证加减,从肺治耳,宣肺气以开郁闭之耳窍;以入肾经之药为先导,引水下行,因势利导;健脾与渗湿相互为用,标本兼治,屡获佳效。
2.鼻腔用药
伴有鼻塞者,用具有疏风通窍作用的药液滴鼻,如院内制剂鼻炎灵滴鼻液,使鼻腔通畅,有助于耳窍积液排出,减轻耳堵闷感,使耳窍通畅。
3.局部理疗
采用鼻腔氦氖激光、超声雾化及耳部氦氖激光治疗,促进鼻腔及耳部炎症消退。
腺样体肥大腺样体肥大也是就诊于耳鼻喉科儿童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系腺样体因炎症的反复刺激而发生病理性增生,从而引起鼻堵、张口呼吸、打鼾、中耳炎、呕吐、消化不良、晨起头痛、白天嗜睡等一系列局部及全身症状,对患儿的日常生活甚至成长会产生一定影响。
腺样体位于鼻咽顶后壁交界处,形如半个剥皮橘子,表面不平,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长大,2-6岁时为增殖旺盛的时期,10岁以后逐渐萎缩。
局部症状
儿童鼻咽腔狭小,如腺样体肥大堵塞后鼻孔及咽鼓管咽口,可引起耳、鼻、咽、喉等处症状。
(1)耳部症状:由于肥大的腺样体阻塞咽鼓管咽口,引起鼓室负压致鼓室黏膜渗液,同时妨碍咽鼓管引流,从而引起分泌性中耳炎;而肥大的腺样体可作为致病微生物的“潜藏室”,病原微生物容易逆行至中耳,引起化脓性中耳炎,出现耳痛、耳闷胀和听力下降等症状。
(2)鼻部症状:常并发鼻炎、鼻窦炎,有鼻塞及流鼻涕等症状。说话时带闭塞性鼻音,睡时发出鼾声,严重者出现睡眠呼吸暂停。
(3)咽、喉和下呼吸道症状:因分泌物向下流并刺激呼吸道粘膜,常引起夜间阵咳,易并发气管炎。
(4)腺样体面容:由于长期张口呼吸,致使面骨发育发生障碍,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出现所谓“腺样体面容”。
全身症状 腺样体肥大的患儿常伴有厌食、呕吐、消化不良等现象,继而引发营养不良;长期夜间打鼾憋气会使患儿处于缺氧状态,全身器官功能紊乱,引起生长发育障碍。同时也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多变、夜惊、磨牙、盗汗、尿床等症状;甚至出现晨起头痛、白天嗜睡、学习困难等表现。
治疗
耳鼻喉科采用中医特色的芳香通窍熏鼻之法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屡获奇效。
依儿童“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之生理特点,得出小儿易感受外邪、痰瘀互结或脏器虚弱而为病。鼻窍乃人身九窍之一,上通耳,下达口腔、咽喉,为肺之门户。而儿童体质偏弱,外邪侵袭等亦可使其发生肿大,影响儿童生活及睡眠质量。
耳鼻喉科谯凤英主任医师精选芳香通窍及化痰祛瘀之药物,考虑患儿内服汤药及针刺之不便,嘱患儿通过鼻吸口呼熏鼻之方法,在呼吸之间,使各药物疗效直达鼻咽部之腺样体处,以减轻患儿疾苦,还患儿一健康的生活和高质量的睡眠,消患儿家庭之担忧,临床收效显著。
耵聍栓塞"耵聍"即人们所说的“耳屎”,耵聍栓塞是指外耳道内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使耵聍在外耳道内聚集成团,阻塞外耳道。
耵聍的存在,可以保护患儿外耳道皮肤和脆弱的鼓膜,拦截“外物入侵”。此外,还能调节外耳道的酸碱度,防止细菌感染。耵聍平时随着颞颌关节的运动并借助皮肤上汗毛的推动作用被排出。因此,如无不适症状,无需定期“掏耳朵”。
但小儿由于面部肌肉尚未发育完全,下颌关节活动无力等原因,耵聍易跟和尘土混合凝结成块状,堵塞于外耳道内,即形成“耵聍栓塞”。
耵聍栓塞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听力下降。家长和孩子说话时,总要加大音量、重复多次,孩子看电视时调大音量,听讲时也常因听不清老师讲课内容而注意力不集中。因上述情况表现不特异,患儿本身并不能认识到自己听力下降,所以往往在外耳道严重堵塞时才发现。此外,长时间的耵聍栓塞,可刺激外耳道皮肤,幼儿因耳朵不舒服而搔抓。
治疗
当孩子出现以上症状和现象的时候,特别是已经产生了耳聋和疼痛的症状,家长们不能掉以轻心,应当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将堵塞的耵聍取出。经常发生耵聍堵塞的宝宝可以定期,比如医院请医生清除。
鼻腔异物小儿的鼻腔、鼻窦异物也是耳鼻喉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常常由儿童玩耍时将豆类、果核、玻璃球、纽扣等塞入鼻孔内,由于异物性质、大小、形状、所在部位、刺激性强弱和滞留时间的长短而表现不同的症状。
异物在鼻腔内存留时间过久,极易引起鼻塞、鼻出血、流脓伴臭味等症状。对于一些光滑的异物,甚至可能被吸入或坠落到喉腔或气管内引发窒息危险;一些腐蚀性异物,如纽扣电池等,更有可能导致患儿鼻粘膜糜烂坏死,甚至鼻中隔穿孔等,带来严重危害。
治疗
家长一旦发现孩子鼻腔异物,切勿自行试图将异物取出,否则可能使异物滑向鼻腔的深部,造成医生取出困难,而且孩子哭闹时容易将异物吸入气道,严重时可能引起窒息。
遇到此类情况,家长务必带孩子及时就诊于耳鼻喉科,由医生根据异物大小、部位、性质等采取适当的方法取出。
小儿急性喉炎小儿急性喉炎是以声门区为主的喉黏膜急性炎症,多在冬春季发病,婴幼儿尤为多见。该病多起病急,病情进展快,主要表现为声嘶、喉鸣、阵发性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出现面色发绀、烦躁不安、鼻翼扇动、出冷汗、脉搏加快等症状。
治疗
因小儿喉腔小,喉内黏膜松弛,肿胀时易致声门阻塞,小儿咳嗽反射差,气管及喉部分泌物不易排出,极易引起严重喉梗阻。
如不采取及时、有效治疗,病情可进行性加重,危及患儿健康甚至生命,所以医院就诊。
最后祝各位小盆友们
健健康康
开开心心
天津中医院耳鼻喉科
地址电话北院南开区鞍山西道号B座门诊三楼南院西青区昌凌路88号门诊楼三楼以上内容仅用于健康教育学习交流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pkd.com/wahl/7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