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京,我想的都是马自达单车轮渡
前天我来了趟郊区一日游。坐公交车回城时,望了眼窗外——
汽车拖着尾灯,人们在地铁里挤成了沙丁鱼罐头。城市的加速度抑制不住地生长。
挤多了地铁和公交车,就突然想起了从前。什么车马很慢,什么书信很远。
这座城市还有些很「慢」的交通工具,承载了你关于南京的某一帧青春。
"马自达"
关于江宁大学城的记忆▼
知名汽车品牌马自达,前身是生产三轮汽车的。自上世纪中叶流入南京始,南京人便把做出租生意的三轮车统称为马自达。
而时代留下的记忆,依旧在大学城的角落徘徊。
先是江宁大学城。
关于江宁大学城的记忆,除了义乌、文鼎和路,还有走出地铁站,离学校依旧有一刻钟路程的痛苦。
有需求便有市场。一会满街堆,一会被整理地无影无踪的马自达,见证了大把江宁学子懒惰的江宁成长史。
从天元东路穿过一条小径,拐两个弯,飞沙走石间便到了南工程。橙红色的马自达一路颠簸,像极了你坎坷却充满激情的人生。
即便是拥有地铁站名的经贸学院,也偶尔会坐马自达去1号门。
从某种意义来说,从地铁站到学校的马自达是路的替代品。它是极简主义的私人订制,它象征了虽然叛逆但依旧随波逐流的平凡青春。
即使是在义乌小商品城,也可以找到随处可见的马自达。挽着姑娘的手,便是一场浪漫而至简的短途兜风。
而在底站药科大上马自达的,基本是金科、晓庄、南广的学生。
拼车,是马自达历史的车轮下衍生出的现代化服务方式。
“金科晓庄啊,5块一个啊,最后一个走唠!”
“去南广的阿有了啦!”
只不过南广要10块钱。
在马自达师傅的吆喝声中,你吹着来自龙眠大道的风。一路上颠颠簸簸,远处的方山便也跟着飘忽,失去纬度。
1号线底站的马自达跑过多少趟,在金科南门和晓庄北门的交界处,便有过多少场分别。
马自达见过你所有的故事。
而在江的另一头,是属于浦口学子的故事。
准确来说,是江浦学子和高新区学子。10号线的南工大、S8号线的南信大,和上述江宁高校有一个相似点:
地铁站离学校太远了啊!
虽说远,其实也就几百米路程。
5块钱的价格你觉得贵了,但你的行李箱不这么认为。
"共享单车"
世外仙姝寂寞林▼
和江宁大学城的阡陌交通不同,仙林的大学们整整齐齐。一条文苑路望过去,南师南森南财南邮并驾齐驱。
也和许多其他地方不同,共享单车在仙林依旧熠熠生辉。
你走出学则路站,你走出仙林中心站。你看到大把的学生扫了小蓝,或者小绿,反正不会是小黄。
从仙林大道到学衡路,从学海路到文苑路,从南邮到南工院食堂,像一首首青春的诗。
△南工院西门外,停满了柚子来觅食的小蓝
纵横山水,畅游学海。只一辆共享单车,便是属于仙林的一种快意人生。
你看啊,仙林。一个充满了绿植和山水的世外桃源,一个被仙气和学术气息弥漫的乌托邦。一句世外仙姝寂寞林,便只剩下了青春和理想。
甚至,还冒出了共享电瓶车。
但无论你来自江宁还是仙林,在成为南京文艺青年的路上,一定少不了轮渡。
中山码头到浦口码头的轮渡。
"轮渡"
南京文青的必经之路▼
每一个自诩文青的青年,都会在某个工作日下午,从中山码头坐轮渡去浦口火车站。
轮渡曾是老南京人再熟悉不过的过江方式。只不过随着城市加速度的不断提升,中山16号,中山15号,中山8号……这些数字也慢慢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但作为南京名气最大的码头,中山码头依旧会在整点敲响钟声。余音绕着砖红色外墙,一秒穿越到民国。
现在的宁浦线轮渡,依旧会在早晚高峰涌出大批忙于生计的电瓶车。在这个车马很快的年代,仍然有大把人每天要等半小时的轮渡,再一头扎进时代的浪潮里。
而对于文青来说,压一趟江边路,吹一回江风,刷上两块钱坐个轮渡,最后抵达浦口火车站——
是一场表面硬核实则浪漫的民国之旅。
江的另一边是老浦口,那里的草木被时光赋予了最温暖的柔情。
轮渡,像一艘穿越时空的隧道。
"有轨电车"
快节奏下的慢节奏▼
无论你把奥体当成中心,还是把江东中路视为灵魂。
河西CBD,怎么都是南京最跳跃的一支快节奏。
然而,从奥体东开到鱼嘴湿地公园的有轨电车,却成为快节奏生活里难得一见的慢时光。
慢悠悠的河西有轨电车1号线,从川流不息的江东中路,开到人烟稀少的江东南路。鳞次栉比的高楼往后退去,成为车窗内流淌着的城市倒影。
有一种逃离都市的快感。
逃离都市の入口
如果你是一枚河西搬砖族,可以在一个无所事事的傍晚,在奥体或者元通乘上有轨电车,到鱼嘴湿地公园看日落。
灯塔,观景台,长江三桥,大胜关大桥,日落。地遇到天堂的距离,也就一趟有轨电车。
当然了,我说的是河西有轨电车。麒麟的那个不算。
"出租车"
都市的B面▼
在快节奏都市,如果说挤公交地铁展示的是你人设的A面。
那么出租车上的你,大概率是B面。
在出租车——这个城市内的封闭移动空间内,你大可在车内补妆、喝奶茶、肆无忌惮地痛骂前男友。或者一个急刹车,给前排座椅补上满满的粉底。
好,我们接下来看看南京的出租车司机。
并不是每一个出租车司机都知道什么叫—中华门上方。
也不是每一个司机都体会到了什么是在每一条伤心的应天大街上。
但是,南京每一个出租车司机,都有一千零一个故事。
故事的开头总是自己。他们会回忆起刚当上司机时的青葱岁月,想起在大桥上补习坡道起步的时光,想起在夕阳下的拥堵,那是他们逝去的青春。
这是一种拉近了人与人距离的物种交流,是一种跨越了甲乙方的合作精神,是一种将做生意升级成做朋友的绝对气质。
在南京,人们更喜欢用「韶」来形容这种气质。
「刚下班啊?现在年轻人是苦」
「哎马,喝醉的了啵,小姑凉要爱惜身体」
「豁使,现在碰到个蓝鲸人真尼玛不容易」
在南京打的,你会晓得,原来司机并不是只会说「吐车上两百」啊。
如果你是个闷油瓶,司机的话匣子依旧不会关上,但会把倾诉对象变成其他司机:
“D代笔瞎开。”
不仅是你。车内的风景,亦是城市的B面。
摄影/镓明、西宇、阿喵、游戈昊
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谢绝转载
上帝视角看南京
恋爱
吃货
潘西
冬天
御道街
五台山
柳洲东路
宁海路
小上海
北京西路的秋
南京
民国故事
鸭子
面条
鸭血粉丝
锅贴
馄饨
南京高校
江宁大学城
南理工
三江
南大
河西生存指南
南京歧视地图
江苏歧视地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pkd.com/ways/14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