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杀手要来了,你信吗
Android杀手?啥玩意儿——FuchsiaOS
Pink+Purple=Fuchsia,是由Google公司开发的继Android和ChromeOS之后的第三个系统.
Fuchsia发展时间线:
年8月,GitHub上的神秘源码,显示Google正在开发一个名为"Fuchsia"的新操作系统,虽然官方没有正式公布,其源码显示其能够跨平台运行,包括“汽车的娱乐媒体系统和嵌入式设备,如红绿灯、数字手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与个人计算机”。
年5月,ArsTechnica编写了关于Fuchsia的新用户界面的文章。
年11月,报道称对Swift语言提供了初始支持。
年1月3日,Google允许开发者将GooglePixelbook为测试设备,下载FuchsiaOS进行开发与测试。
年4月,Fuchsia的源代码出现在AOSP的ART当中,疑似是AOSP已经开始将ART移植至Fuchsia上,但源代码仍处于被注释处理的状态。
年6月28日,FuchsiaOS的开发者网站Fuchsia.dev上正式上线。
…
上面的大事件基本就已经包含了目前Fuchsia的信息,当然其实和我们普通消费者并没有什么关系,无非就是知道Google在开发一个新系统,可以运行在各种设备上,可能是用来替代Android系统。
毕竟Android不能被Google完全掌控,内核基于Linux,开发语言用Java,官司缠身。这可能是Google要弄一个新系统的原因之一吧。
Android系统作为目前世面上的Top1,其实在这之前曾经也出现过貌似足以"撼动"其地位的优秀系统,这里不得不提一提这其中的WindowsPhone/Mobile。
WindowsPhone的前身是WindowsMobile6,大概是比诺基亚塞班系统还早的系统,由于这两者都已经死翘翘了,笔者就懒得去找他们的资料,当前搭配WindowsMobile系统的手机多普达(HTC)简直就是神器,。随着手机硬件的发展,触摸板变得流行,小编认为啊,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Android手机横空出世了。后来搭配Android系统的手机越来越多(当然iPhone也开始发力了),WindowsMobile和塞班系统的市场分配越来越小。
微软觉得是时候放弃传统的WindowsMobile,推出新一代的WindowsPhone。
初期的WindowsPhone7就是赶鸭子上架的产品,各种缺陷,就连中文都不支持。
Lumia手机在当时来说真是好看。
后续WindowsPhone7.5更新虽然支持中文,但是还是各种缺陷,而且由于内核的限制,也得不到更好的发展。
然后WindowsPhone8发布了,全新的WindowsPhone8舍弃了老旧WindowsCE内核,采用了WindowsNT内核,能支持更新的硬件,以及新特性。由于内核的改变,所有WindowsPhone7.5系统的手机都将无法升级至WindowsPhone8,在这之前,诺基亚才发布了一款基于WindowsPhone7.5的旗舰机,可谓不仅坑用户还坑合作伙伴。
作为一个"软狗",对微软的感情是复杂的。从塞班到WindowsMobile10(WindowsPhone8继任者),小编用过HTC,诺基亚,觉得WindowsPhone(WP)比起塞班和安卓来说真的是体验最棒的。当时iPhone小编认为真的是土豪才用的起,普通人大概真的是需要卖肾才能买的。
虽然WP有些缺陷,然是小编坚定的认为赶超Android,iPhone是早晚的事。奈何市场占有率的不断下跌,打破了小编这个期望,一个优秀的系统和其市场占有率并一定挂钩,就像不可否认Linux桌面系统是当今优秀的系统,但是还是免不了只有极低的市场占有率。
感觉偏题了,回归正题。
所以Fuchsia有哪些地方是可以叫板Android的?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目前Fuchsia有以下几个优点。
使用了全新的内核——zircon,该内核是基于微内核,是一个全新的独立于Linux内核,大家都知道Android是Linux这个古老的内核,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当今嵌入式的需求。
实时操作系统,如今的手机配备了至少六种不同的传感器,手机中的所有东西-无线电,陀螺仪,GPS,指南针-旨在实时读取和处理来自物理世界的数据。桌面和服务器操作系统从未真正为此进行过优化。他们在处理信息请求和返回结果方面非常出色,但在重度I/O下并不好。任何专为实时处理而设计的工作站通常都有一个单独的设备来处理这种任务。
全平台支持,从嵌入式设备到传统桌面端,都是可以运行Fuchsia的,当然,这不是Fuchsia独有,据悉,华为的鸿蒙,以及微软的WindowsCoreOS都是为支持全平台设计的。
Flutter声明式编程UI框架。Flutter是Google跨平台移动UI框架,Dart为其开发语言,是Fuchsia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pkd.com/wazz/15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