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游泳后耳朵剧痛,可能是得了急性中耳炎
进入三伏天,很多人开始选择游泳避暑消夏。但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游泳方式不当,导致耳朵进水,引发或诱发中耳炎的症状也随之增多。
每年到了游泳季节,耳鼻喉中心每月总能接诊20多个中耳炎患者,其中大部分是10岁左右的孩子。
他们除了少数由于上呼吸道感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腔导致中耳炎之外,大部分都是被泳池水中的病菌侵入耳道,或者污水呛入鼻腔从咽鼓管进入造成了中耳炎,有的孩子首先引起的是鼻窦炎,然后发展成中耳炎。
如果是化脓性的中耳炎,久拖不治,很可能会出现鼓膜穿孔的后果,严重的话会影响孩子的听力。
为何儿童游泳容易感染中耳炎?
儿童的耳部结构尚未发育完善,是儿童较容易发炎的一个部位。尤其是咽鼓管,尚处于发育阶段,特别短,又比较宽而扁平,管口常呈开放状,而且与中耳相连通,鼻咽部要是发生细菌或者病毒的感染,就容易通过咽鼓管感染到中耳,引起炎症反应。
因此中耳炎又是小儿耳鼻喉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频率仅次于感冒。
此外,大多数的儿童都是游泳初学者,鼻子呛水的情况并不少见。由于儿童的咽鼓管发育不完善,不似成人的咽鼓管长而成角,能对呛入的水起一定的阻碍作用。
因此一旦游泳呛水,水中的细菌更容易经鼻腔和鼻咽部逆行至咽鼓管并蔓延到中耳腔黏膜,使其水肿感染,导致中耳积液、阻塞,分泌物(我们俗称的“脓”)流不出来,而造成急性中耳炎。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游泳后不及时擦干净耳朵,潮湿的环境同样会给细菌繁殖创造有利条件,容易导致耳道炎、骨膜炎进而引发中耳炎。
游泳时,怎么保护耳朵?
-避免在不干净的水中游泳;
-儿童游泳尽量避免呛水;
-游泳时佩戴耳塞、鼻夹;
-游泳时如果耳朵进水,应急方法是侧头,将进水的耳朵眼朝下,用单脚跳跃的方式排出外耳道内的水;
-不要用手指、棉签、挖耳勺等掏耳朵;
-游泳或洗浴后用吹风机的冷风档轻柔地吹干耳朵;
-游泳后出现耳部不适,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PS:发现健康真相,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pkd.com/wazz/15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