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是否可以乘坐飞机
最近一个好朋友向我咨询,婴儿可不可以乘坐飞机?因为儿科医生和她说婴儿乘坐飞机可能会得中耳炎,所以不建议她带婴儿乘坐飞机!这是为什么呢?说到这里,那我们不得不提一提一个结构——咽鼓管!
咽鼓管是沟通鼓室和鼻咽腔的管道,为中耳传音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管功能对人体适应飞行有密切关系。此管的走行方向是自鼓室前壁向前、向内、向下至鼻咽部。咽鼓管在鼓室中的开口叫鼓室口,在鼻咽部的开口叫咽鼓管咽口。整个通道长约35毫米。通道上下的高度差为15~25毫米,这样鼻咽部的液体不容易“逆流而上”进入中耳。咽鼓管的主要作用是调节鼓室中的压力,另外还有引流的作用,把鼓室中的分泌物排出。近鼓室段的咽鼓管经常是开放状态;近鼻咽段的咽鼓管可缩小或扩大,平时是关闭的,当吞咽、打哈欠、唱歌或用力擤鼻涕时才打开。
当乘飞机、潜水、沉箱作业或高压氧治疗时,体外气压急剧变化使中耳内外形成一定的压力差所致的中耳损伤,主要症状有耳闷、耳痛及听力损害,偶有眩晕等。正常情况下,咽鼓管在吞咽、呵欠和擤鼻时进行瞬间开放,使鼓室内气压和外界气压保持平衡。在大气压骤然改变时,咽鼓管口不能顺利开放以调节鼓室内压力,因而引起鼓室损伤,类似无菌性中耳炎。
了解了这些,你会发现其实不仅仅是儿童,成人在乘坐飞机时也有发生中耳炎的可能。但与成人咽鼓管比起来,儿童的咽鼓管更平(接近水平位),管腔更短,内径更宽,所以炎症更容易进入中耳,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说了这么多,是不是,婴儿就不可以乘坐飞机了呢?当然不是!
现在告诉大家一些预防措施,无论儿童还是成人均需注意!
既然我们知道了,乘坐飞机时,压力改变会引起气压性中耳炎,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进行预防!比如说,飞行期间,主动作咀嚼吞咽动作,促进咽鼓管开放,调节气压;禁止飞机下降时睡觉,如耳内不适应主动自行擤鼻吹张,小儿可让其吹奏玩具或给予哺乳。如果预防不当,还是发生损伤,如有鼓膜损伤,则要注意保持外耳道的洁净与干燥。注意淋浴、洗发时防止外耳进水,严禁这段时间游泳。尽量多休息,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和情绪稳定。
从事飞行或潜水前,应详细进行体格检查,对鼻腔、鼻咽等处有慢性炎症或阻塞性病变或中耳感染者应积极治疗。有急性鼻炎、鼻窦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者应暂停飞行或潜水。飞机起飞和下降时不可入睡,并不断作吞咽动作,如口嚼橡皮糖、打呵欠、喝饮料或捏鼻闭口鼓气,以促使咽鼓管不断开放。对职业飞行员或潜水人员应进行咽鼓管开放运动训练,如吞咽、提喉、软腭运动与下颌运动等。
希望今天的小知识可以帮助您!
哈医大四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全体医护人员感谢您的支持与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pkd.com/wazz/15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