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痛之化脓性中耳炎
?全身症状:全身症状较明显,可有畏寒、发热、倦怠;小儿全身症状较成人严重,可有高热、惊厥,常伴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耳痛:急性起病,突发的耳深部钝痛或波动性跳痛,疼痛可经三叉神经放射至同侧额、颞、顶部,牙或整个半侧头部;吞咽、咳嗽、喷嚏时儿童加重。婴幼儿则哭闹不休。
?耳鸣及听力下降:患耳可有波动性耳鸣,听力逐渐下降。耳痛剧烈者,轻度耳聋可不被患者察觉。鼓膜穿孔后听力反而提高。
?耳漏:鼓膜穿孔后耳内有液体流出,初为浆液血性,以后变为粘液脓性乃至脓性。如分泌物多,提示分泌物不仅来自鼓室,亦源于鼓窦、乳突
?其他:鼻塞、咽痛、咳嗽、流涕。
病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儿童,冬春季多见,为致病菌进入中耳所引起。而致病菌进入中耳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1、咽鼓管感染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细菌经咽鼓管侵入中耳所引起。
(2)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百日咳等可通过咽鼓管途径并发此病。
(3)不恰当的捏鼻鼓气或擤鼻涕,游泳或跳水,不恰当的咽鼓管吹张或鼻腔治疗,细菌循咽鼓管侵入中耳。
(4)婴幼儿咽鼓管管腔短、内径宽、鼓室口位置低,眼部细菌或分泌物易经此途径侵入鼓室。
2、外耳道鼓膜感染
鼓膜穿刺、鼓室置管、鼓膜外伤,致病菌由外耳道直接进入中耳。
3、血行感染,极为少见。
???当细菌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中耳后,疾病便开始了。感染初期,中耳黏膜充血水肿,咽鼓管咽口肿胀闭塞,鼓室内氧气吸收变为负压,接下来,细胞渗出到鼓室内,逐渐变为脓性,鼓室内压力随积脓增多而增大,鼓膜受压导致血供障碍,鼓膜局限性膨出,最终导致局部坏死溃疡,鼓膜穿孔,导致耳流脓。这便是中耳炎的发病机制。治疗??首先,对于化脓性炎症,及早应用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是必须的。一般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类等药物。当耳朵流脓后,我们还用棉签取出一些耳朵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目的是好知道你对什么药物会更敏感,根据结果选用抗菌素。鼓膜穿孔前可用酚甘油滴耳,以消炎止痛。对于症状较重,鼓膜明显膨出患者,可及时行鼓膜穿刺术,帮助通畅引流。鼓膜穿孔后,医生会在专业的器械下冲洗并吸净脓液,再予以局部用抗生素水溶液滴耳。
当然啦,陈医生并不建议您因为看了科普就自行治疗,而是建议您当出现相同症状时,医院就诊,治疗这种事情,我们还是交给专业的医生就好了,科普只是帮助大家对某一种疾病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知道如何预防疾病以及患病后应该注意些什么。
要知道疾病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这里和大家只是总结了急性中耳炎的一般规律,门诊每个人的临床表现都各有不同,医生会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总之一句话,身体有不舒服,记得找大夫就对了!
预防对于急、慢性中耳炎及时治疗,防止出现并发症是最为主要的。
同时注意个人卫生,不要随便在外面采耳,也不要自己随意掏耳就可以了。
洗澡或游泳时耳内如果进水,容易滋生细菌,您可以将进水耳朵朝向地面,跳两下让水自行流出,也可以用棉签轻轻蘸出,但是切记不要过深,以免损伤鼓膜。
有过中耳炎的患者,感冒时容易引起复发,所以平时注意身体锻炼,预防感冒也是很有必要的。
捏鼻子方法要正确,不能用力擤鼻和鼻腔冲洗方法要正确。
长按扫码转载请注明:http://www.popkd.com/wadwh/1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