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晶教授解读儿童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

  编者按:在前几期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信息:男,6岁

  病史:眼红、眼痒、眼皮沉、睁眼困难、流泪半个月。此病反复发作4年,每年6月份开始发病至十月份好转

  既往史:过敏性鼻炎

  家族史:无

  眼部检查:双球结膜充血、水肿、血管扩张,睑结膜水肿、血管纹理不清,乳头密集排列,呈绒毛状外观,角膜缘部胶样隆起

  诊断: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

  治疗:应用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每日4次,一周后改为3次再用一周,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每日2次持续二周,玻璃酸钠每日3次

  治疗前:

  治疗二周后角膜缘增生全部消退,结膜水肿消退,充血减轻

  病例分析:本病为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混合型,是Ⅰ型和Ⅳ型变态反应,单纯应用组胺拮抗剂效果不好,一定要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才能有效控制炎症。在治疗过程中随着炎症的控制,激素逐渐减量。

  结论:过敏性角结膜炎要要根据发病机制不同选择不同的药物,慢性过敏性角结膜炎一定要应用激素治疗。

  讨论:过敏性角结膜炎是眼科常见的角膜及眼表疾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临床以眼痒和眼红为主要表现,体征多表现为结膜充血、乳头增生、严重者可见角膜缘胶质样增生和角膜的盾形溃疡。发病机制以Ⅰ型和Ⅳ型变态反应引起,根据变态反应发生机制的不同临床将过敏性角结膜炎分为急性和慢性角结膜炎。急性过敏性结膜炎包括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和常年性过敏性结膜炎,由Ⅰ型变态反应引起;慢性过敏性角结膜炎包括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特应性角结膜炎和巨乳头性结膜炎,是由Ⅰ型和Ⅳ型变态反应共同参与引起。治疗由Ⅰ型变态反应引起的急性过敏性结膜炎可首选组胺拮抗剂和肥大细胞稳定剂,效果不佳者需加用激素类药物;而治疗由Ⅰ型和Ⅳ型变态反应共同引起的慢性过敏性角结膜炎,激素为首选用药,同时加用组胺抑制剂和肥大细胞稳定剂。激素可以在多靶点抑制炎症反应,具有起效快、作用强的特点,因此激素应用后短时间就可起到明显的治疗效果,但长期应用激素具有眼压升高和并发白内障的风险,因此严重影响了激素在临床广泛和长期的应用。因考虑激素的副作用,对于过敏性角结膜炎激素的选择应以中浓度、眼表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更加适宜。在所有激素产品中,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是唯一酯型激素,具有眼表毒性小,眼压升高风险小的特点,特别适合用于过敏性角结膜炎的患者。然而只要应用激素临床眼压的检测还是非常重要的。

  附:

  “干眼与炎症”相关病例征集活动通知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工作习惯的改变,干眼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单纯使用人工泪液缓解干眼症状已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寻求针对干眼潜在病因的治疗新途径是全球眼表医生共同面临的巨大课题。

  

  随着对干眼病理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干眼发病中的炎性因素成为人们   参与方式:

  请联系博士伦公司医药代表提交病例,提交带有配图的病例更佳。

  活动时间:年2月15日-12月31日

  欢迎广大眼科医生积极参与!

  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pkd.com/wadwh/1326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