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耳日孩子ldquo不听话rd
引言:3月3日为第20次全国“爱耳日”,根据新医大五附院临床调查显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成为最容易被忽视,但患病率较高的耳部疾病。在今年爱耳日来临之际,五附院援疆专家刘火旺为广大家长详细讲解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以及危害等相关知识。
病例
这段时间,家人发现6岁男孩乐乐变得“不听话”了,跟他说话的时候不搭理,自顾自玩耍,有时要扯着嗓子叫他几声才有反应,看电视也要开很大声音。难道六岁的孩子已经进入“叛逆期”了?
后来,家人带着孩子来到新医大五附院就诊,在导医台护士的引导下,在耳鼻喉科就诊。他们告诉接诊医生童静,在此之前的一年时间,开始出现睡觉打鼾、张口呼吸、鼻塞、流鼻涕、干咳的现象,白天无精打采,幼儿园老师也反映他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家长起初觉得打鼾是小事,并未引起重视。
过仔细检查,确诊为小儿鼾症:腺样体肥大、分泌性中耳炎。鼻内镜检查发现肥大的腺样体几乎将咽鼓管完全堵塞,压迫咽鼓管,导致双侧咽鼓管口几乎被完全堵塞,中耳腔出现负压状态,中耳腔粘膜发生炎症改变,引起中耳腔积液,从而导致听力障碍。由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童静为乐乐做了腺样体刮除术+鼓室置管术,术后第二天,乐乐便出院回家。
专家解说
医院援疆专家、新医大五附院耳鼻喉科主任刘火旺介绍,临床上,像这样腺样体肥大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就诊高峰集中在寒暑假,仅年暑假,科室就收治了40余名此类门诊和住院患儿。
刘火旺说,乐乐的父母从发现孩子打鼾,到后来病情严重前来就诊,耽误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很多家长认为,小孩睡觉打鼾不是什么问题,医院检查被告知小孩腺样体肥大,也有不少家长觉得腺样体是人体免疫器官,一旦切除会影响孩子的免疫力。还有的家长认为腺样体肥大会随着孩子的长大自行好转,不用急着手术。最终导致患儿出现听力异常、严重的小儿鼾症,甚至腺样体面容(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和生长发育迟缓才来做手术。
知识普及Q1.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A刘火旺: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儿童多见。
Q2.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A刘火旺: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轻微的耳痛、耳鸣、耳闷胀和闭塞感。婴幼儿表现为对周围声音反应差,不能将头准确地转向声源,抓耳,睡眠易醒,易激惹。
Q3.为什么这个病多发于儿童?
A刘火旺:小儿腺样体都偏大,一般7~8岁最大,然后逐渐萎缩,12岁后接近成人。腺样体肥大可引起小儿鼾症、鼻炎、鼻窦炎、鼻息肉、分泌性中耳炎等多种并发症。
Q4.病情拖延会导致什么后果?
A刘火旺:由于低龄儿童不善于表达,加上早期疼痛较轻易被忽略,因此有时孩子已经出现症状,但不一定会讲出来,这就极易被家长忽略,久而久之会引起危险的慢性化脓性胆脂瘤性中耳炎。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出现学习成绩不稳定,在校表现差,平衡能力差,不明原因的笨拙,运动(如打羽毛球等)迟缓。还有孩子会出现语言发育迟缓的现象。
Q5.有些家长网购一种“盐水洗鼻器”,结果造成孩子分泌性中耳炎,您建议家长给孩子用这种洗鼻器吗?
A刘火旺:耳鼻喉是相通的,鼻腔和中耳有个通道叫咽鼓管。在冲洗鼻腔时如果用力过大,鼻咽部的细菌和病毒有可能逆流到中耳引发感染。不建议6岁以下儿童使用捏挤式冲洗器洗鼻,可以选用罐装嵌压式生理海盐水冲洗鼻腔,冲洗次数也不能太频繁,以免造成鼻黏膜损伤。
专家简介刘火旺,新医大五附院耳鼻喉科主任,男,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医学博士,中组部第九批援疆专家,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中国抗癌协会会员,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青年委员。卫生部年度部属(管)医院支援西部地区农村卫生工作优秀医疗队员。~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医院访问学者。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工作19年,在鼻腔鼻窦和鼻颅底外科相关疾病的鼻内窥镜微创手术、变应性鼻炎的脱敏和手术的综合治疗、鼾症和头颈肿瘤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经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及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已发表专业论文20篇,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主攻方向:鼻内窥镜微创外科、鼾症、喉癌、甲状腺肿瘤及头颈部肿瘤。
坐诊时间:周一、周二上午
联系(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popkd.com/wadwh/13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