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得中耳炎到底要不要紧

婴幼儿急性中耳炎是十分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每个宝爸宝妈都有可能遇上。

耳朵发炎到底是怎么回事,又该怎么办呢?

概念梳理

中耳炎指的是累及中耳的感染,最常见的就是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生的并发症。中耳炎好发于8岁以下的儿童,婴幼儿也会发生。据统计,3/4的宝宝在3岁以前都至少经历过一次耳内感染,因此发病率还是非常高的。

宝妈可能会有疑问,感冒了或者嗓子发炎了,怎么耳朵会得了炎症呢?这其实是由宝宝身体的结构特点决定的。中耳和咽部有名为“咽鼓管”的结构相连,起着调节中耳压力、引流的功能。

成人的咽鼓管长而成角,这条通道比较“崎岖”,因此即使咽部有了炎症也很少蔓延到中耳。而宝宝的身体结构还没发育完善,咽鼓管是又短又宽的,而且不成角、位置低,所以咽部有了感染很容易就通过咽鼓管蔓延到耳朵。

除了呼吸道感染蔓延到耳朵,其他一些原因也会导致中耳炎,比如游泳或洗澡后进水且不注意清洁耳道、过度挖耳朵、腺样体肥大等也都会导致中耳炎。

那么得了中耳炎会有什么症状呢?

中耳炎一般表现为耳朵堵闷、像是进了水的感觉一样,可能会伴耳鸣、听力下降,如果发展为化脓性中耳炎还会有耳痛、耳朵出现异常分泌物、眩晕甚至听力下降等。

但要注意的是,很多宝宝早期症状不典型,往往因为上课时不集中听课、看电视时声音放得很大才被老师或家长发现。如果不慎得了中耳炎,也不用过于惊慌,首先要做医院就诊。中耳炎一般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一般口服抗生素,也会配合耳内用药消炎止痛,有时还会配合鼻腔内滴药治疗。

如果病情较重,可能还会行鼓膜置管、鼓膜修复等治疗。在这里也要提醒各位宝妈,中耳炎虽是常见病,但如果耽误了病情也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比如鼓膜穿孔、颅内感染等,所以千万不要耽误宝宝的病情,要遵医嘱吃药哦。

如何护理?

日常生活中,宝妈也需要注意宝宝的耳朵健康。首先要注意游泳、洗澡后尽量避免宝宝耳朵进水,进了水要及时清理外耳道,不要频繁给孩子挖耳朵,如果宝宝还在吃母乳也要注意喂奶姿势,不要完全让宝宝躺下、要稍微斜侧头高位。

宝妈还要学会正确的擤鼻涕的方法:纸巾堵住一侧鼻孔后轻轻吹气擤出另一侧的鼻涕后再换边,不要两侧同时用力,也不要用力过猛。

最后,就是要注意预防感冒啦,如果宝宝感冒了要更加注意耳部症状,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中耳炎虽常见,却也需要宝爸宝妈积极预防、及时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pkd.com/wadwh/1548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