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Ya医师原创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有哪些主要临床表现
按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把化脓性中耳炎分为三型1单纯型最常见,大多因为反复发作上呼吸道感染,致病菌经咽鼓管感染所致,故又称“咽鼓管鼓室型”。致病微生物还可从外耳道经鼓膜穿孔侵入鼓室而致炎症急性发作。因病变主要位于中鼓室黏膜层,所以又有“黏膜型”之称。炎症急性发作时,鼓室黏膜充血、水肿,有炎性细胞浸润。感染得到控制,炎症吸收后,病变则进入静止期,此时鼓膜可见穿孔,鼓室黏膜呈粉红色,干燥。单纯型中耳炎的临床表现有以下特点:病人耳内间断流脓,量多少不等,分泌物为黏液性或黏液脓性,一般没有明显的臭味。
医院检查可发现:鼓膜紧张部穿孔,大小不一,可为圆形、肾形。穿孔较大时,锤骨柄部分暴露于外,甚至受到侵蚀。但无论穿孔的大小和形状如何,穿孔四周均有鼓膜残留,即为中央性穿孔(见图3)。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传导性耳聋。听力下降的程度与穿孔的大小、位置有关。紧张部前下部的小穿孔一般不致引起明显的听力下降,后方大穿孔则可导致较重的听力损失。有些病人在耳内滴药后或耳内有少许分泌物时,听力可暂时提高。
图3各种鼓膜穿孔示意图
在个别病人,灰尘、花粉、真菌等变应原从外耳道经鼓膜穿孔进入鼓室后,可使鼓室黏膜致敏,产生I型变态反应。此时,耳内流脓、流水增多,呈清水样或黏液性,可长期持续不愈,检查分泌物中的嗜酸细胞及激发试验有助于过敏性中耳炎的诊断。
2骨疡型中耳炎我们又称“肉芽型中耳炎”。常常是因为重症急性坏死中耳炎没有彻底治愈而造成的。除中耳黏膜充血、水肿、有圆形细胞浸润外,黏膜上皮坏死,病变深达骨质,听小骨受破坏,鼓窦周围甚至岩部骨质可产生坏死,形成慢性骨疡,可产生死骨,局部有肉芽组织或息肉生长。
那么骨疡型中耳炎的表现又有哪些特点呢?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耳内长期持续流脓,量时多时少;脓液比较黏稠,如果长期不清洗,脓液可有臭气,清洁后可消失;如遇炎症急性发作或肉芽组织受到外伤时,耳内可流鲜血,或脓内混有血液。
医生用耳镜检查可见到:鼓膜紧张部大穿孔或边缘性穿孔,甚至紧张部鼓膜几乎完全损毁。鼓室内或穿孔附近可见肉芽或息肉,具有长蒂的息肉可越过穿孔坠落于外耳道内,掩盖穿孔,妨碍引流。
3胆脂瘤型中耳炎所谓胆脂瘤(cuolesteatoma)并不是一种真正的肿瘤。而是一种位于中耳内的囊性结构。囊的内壁为复层鳞状上皮,囊外以一层厚薄不一的纤维组织及邻近的骨壁或组织紧密相连。囊内除充满脱落上皮及角化物质外,常可含胆固醇结晶,因此我们称之为“胆脂瘤”。可是胆脂瘤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有关它形成的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的主要学说有:袋状内陷学说;上皮移行学说;鳞状上皮化生学说;基底细胞增殖学说等。胆脂瘤或因其对周围骨质的直接压迫,或由于其基质及基质下方的炎性肉芽组织产生的多种酶(如溶酶体酶、胶原酶等)、前列腺素和某些细胞因子的作用,致使周围的骨质脱钙,骨壁破坏。炎症不断由此处向周围扩散,可导致一系列颅内、外并发症。
而胆脂瘤型中耳炎因为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因此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旦出现以下的表现,医院就医,以免延误治疗。患胆脂瘤型中耳炎的病人可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概括起来有以下一些表现:耳内长期持续流脓,脓液的量多少不等,但多数都有一种特殊的恶臭味,犹如“臭豆腐”或“臭鸡蛋”味。后天性原发性胆脂瘤可无耳内流脓史。病人会感到听力下降,但传导性耳聋的轻重不等,因胆脂瘤可作传音桥梁,故听力损失亦可不严重,晚期病变波及耳蜗时,耳聋呈混合性。
医生用耳镜检查时可发现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方有边缘性穿孔,从穿孔处可见鼓室内有灰白色鳞屑状或豆渣样无定形物质,大多不容易取出来,同时可伴有恶臭味。少数病历可见外耳道后上壁骨质破坏,或在穿孔周围有红色肉芽或息肉组织。若为紧张部大穿孔,骨室内壁黏膜可化生为表面光滑而反光甚强的鳞状上皮,松弛部穿孔有时可被痂皮覆盖。如果出现耳朵流出液体或者脓液时,一定不要掉以轻心,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赞赏
长按北京请问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呢北京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pkd.com/wadwh/6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