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三仁汤
Note:以下内容关于方剂的资料介绍,其中包含方剂三仁汤的组成、功能主治及使用方法等信息,其内容仅供中医学爱好者参考与学习,配药及使用该方剂请遵循医生的指导。
三仁汤
《温病条辨》
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白通滑竹伦,水用甘澜扬百遍,湿温初起法堪遵。
本方是治疗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的常用方剂。究其病因,一为外感时令湿热之邪;一为湿饮内停,再感外邪,内外合邪,酿成湿温。诚如薛生白所言:"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温热经纬》)。卫阳为湿邪遏阻,则见头痛恶寒;湿性重浊,故身重疼痛、肢体倦怠;湿热蕴于脾胃,运化失司,气机不畅,则见胸闷不饥;湿为阴邪,旺于申酉,邪正交争,故午后身热。其证颇多疑似,每易误治,故吴瑭于《温病条辨》中明示"三戒":一者,不可见其头痛恶寒,以为伤寒而汗之,汗伤心阳,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二者,不可见其中满不饥,以为停滞而下之,下伤脾胃,湿邪乘势下注,则为洞泄;三者,不可见其午后身热,以为阴虚而用柔药润之,湿为胶滞阴邪,再加柔润阴药,两阴相合,则有锢结不解之势。故治疗之法,惟宜宣畅气机、清热利湿。方中杏仁苦辛开上以通利上焦肺气,肺气宣通,则在肌表部分之湿邪可去,白寇仁辛苦芳香以化湿舒脾,去中焦湿邪,薏苡仁甘淡寒以渗利湿热于下焦,使湿从小便而出,三药合用,宣上、畅中、渗下以解三焦之湿热,均为主药;厚朴、半夏运脾除湿,行气散满以加强白寇仁运中化湿之力,为辅药;滑石、通草、竹叶清热利湿,以增强薏苡仁渗下清热之功,为辅佐药。各药合用,则辛开肺气于上,芳香化浊于中,甘淡渗湿于下,故能宣畅三焦,疏利气机,上下分消,湿化而热清。
杏仁15g、制半夏15g、薏苡仁18g、飞滑石18g、白通草6g、白蔻仁(后下)6g、竹叶6g、厚朴各6g。
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水煎服。
湿热留连三焦,湿胜热微,头痛身重,胸闷腹胀,不饥不渴,午后身热,面色淡黄,舌苔白,脉濡等。
用于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孟肾炎,急性卡他性中耳炎,妊娠呕吐,伤寒百日咳等症。
舌苔黄腻,热重于湿者则不宜使用。
中医食疗养生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医院是厨房。
最好的药物是饮食,最好的疗效是坚持。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pkd.com/wadzz/5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