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速递关于过敏性鼻炎的这些小常识
最近很多人都在流涕、打喷嚏,我们都知道是过敏性鼻炎,但是你们真的了解它么?
一、病因:变应性鼻炎是一种由基因与环境互相作用而诱发的多因素疾病。变应性鼻炎的危险因素可能存在于所有年龄段。
1、遗传因素
2、变应原暴露
它们多来源于动物、植物、昆虫、真菌或职业性物质。变应原主要分为吸入性变应原和食物性变应原。吸入性变应原是变应性鼻炎的主要原因。比如螨、花粉、动物皮屑、真菌变应原、蟑螂变应原、食物变应原(对婴儿来说,多数是由牛奶和大豆引起的;对成人来说常见食物变应原包括:花生、坚果、鱼、鸡蛋、牛奶大豆、苹果、梨等)。
二、临床表现:变应性鼻炎的典型症状主要是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和鼻痒。部分伴有嗅觉减退。
三、诊断:
临床症状喷嚏、清水样涕、鼻塞、鼻痒等症状出现2项以上(含2项),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在1小时以上。可伴有眼痒、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体征常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腔水样分泌物。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和/或血清特异性IgE阳性,必要时可行鼻激发试验。
四、并发症:
变应性鼻炎伴发疾病可分为相同的致病途径(如变态反应)或合并其他疾病(黏膜肿胀,黏液潴留引起的合并感染)。包括哮喘、结膜炎、慢性鼻-鼻窦炎、腺样体肥大、分泌性中耳炎等。变应性鼻炎的存在加重哮喘,大多数哮喘患者患有变应性鼻炎。室外变应原较室内变应原更易引起变应性结膜炎。
五、治疗:
1、避免接触变应原;
2、药物治疗:
(1)抗组按药物:目前国内常用的主要有西替利嗪、氯雷他定、依巴斯丁等。第三代抗组胺药物则包括非索非那丁(fexofenadine)、左旋西替利嗪(levocetirizine)、乙氟利嗪(Efletirizine)、地氯雷他定(desloratadine)等,第三代抗组胺药物既没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也没有发现心脏毒副作用,可以更好控制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并对预防哮喘有一定作用。
(2)糖皮质激素吸入:这种吸入方法没有鼻粘膜的刺激感,还可以全面控制鼻部炎症,预防复发,更重要的是可以同时预防和控制哮喘的气道炎症,是过敏性鼻炎的首选给药方式。
(3)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包括色甘酸钠(SCG):尼多酸钠(NedocromilSodium)和曲尼斯特(Tranilast)等。
(4)局部抗组胺药物的应用:主要有氮卓斯汀、左旋卡巴斯汀和酮替芬等。
3、其它方法:特异性免疫治疗(脱敏治疗)、神经阻断术治疗、手术疗法(因为构造上的异常而造成呼吸障害者,如鼻中膈弯曲、鼻甲肥厚,息肉等,需要手术治疗来改善症状);中医也有一些局部用药的方法,但大部分是放有腐蚀性的药物,也有病人的反应不错。但我们常会看到因处置不当造成鼻腔内黏膜粘连的情形,反而会造成更严重之鼻塞。
六、治疗误区
(1)治不治无所谓:在很多人看来,过敏性鼻炎只不过是发作时有点痛苦而已,过后仍和健康人一样,治不治无所谓。事实上,过敏性鼻炎若不及时进行治疗,有可能诱发鼻窦炎、鼻息肉,长期治疗不当,还会导致中耳炎、嗅觉丧失甚至诱发哮喘。
(2)把过敏性鼻炎当感冒:有些人在春秋季出现鼻痒、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症状时,误以为是换季穿衣、饮食不当引发的“顽固性感冒”或“热伤风”,医院就诊耗费时间和金钱,干脆自行服用感冒药物,结果导致病程迁延,最终可呈终年鼻塞、流涕的持续状态。
(3)滥用减充血剂:有些患者因长期鼻塞,单纯应用局部减充血剂治疗,而且应用比较随意,一天累计可达5~10次。由于这类滴鼻剂通常具有较强的血管扩张反跳作用,是引起药物性鼻炎最常见的原因,因此疗程不宜超过三天,每日滴鼻次数不能超过三次。
(4)过早停药:许多患者只在犯病时用药,症状稍一缓解就停药,导致过敏性鼻炎时好时坏,甚至愈来愈严重。台江耳鼻医学专家建议,对于常年性过敏性鼻炎,每次发作时要持续治疗l~2个月,有些患者甚至需要治疗半年;而对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应该提前2~3周用药,季节过后,不能立即停药,而是继续用药两周左右。
了解了它的相关知识,在治疗的同时,大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乐观心态,保证充足睡眠,适当锻炼身体,增强身体抵抗力(很重要);
2、勤晒被褥,勤换枕头,不养宠物,不玩毛绒玩具,室内勤开窗通气;
3、必要时脱敏治疗(疗程3年以上)。
祝大家早日康复哦!
版权声明:本文为“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集团”官方新闻资讯高素质还是危险礼仪轨道里一新闻资讯高素质还是危险礼仪轨道里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pkd.com/wahl/1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