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6个错误习惯,严重损害宝宝听力你中招

“今天是全国爱耳日,小编特地整理了一份如何保护宝宝听力的攻略,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爸爸妈妈们。

如何判断宝宝的听力有没有异常?

宝宝是神奇的小生灵,他能在电话铃、狗叫声中照睡不误。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并不能说明宝宝的听力有问题,最好等到他清醒时再来判断宝宝听力是否正常。宝宝的耳朵有没有问题?爸爸妈妈应该心中有数。

下面介绍一些宝宝听力减退后的症状,希望可以帮助爸爸妈妈们及时了解宝宝在各个时期听力是否发育正常。

新生儿

距离宝宝20~50公分拍拍手,他没有任何反应,或者他听到声音后并没有安静下来。

8~12个月

宝宝听到熟悉的声音并没有转过头去,或者听到人们的说话声没有对应地呀呀学语。

1岁半

宝宝不能说出一些很容易发音的字,比如妈、爸,或者让他做那些教过的动作,他一直不会做。

2岁

宝宝没有通过眼睛看见提示,他就不能按照发出的一些简单命令去做。

3岁

宝宝不能断定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或者他不懂也不会用一些词,像“走、我、进来、大”等等。

4岁

宝宝不会把有些比较近的经历联系起来,他不懂前后或者左右这些简单的方向。

5岁

宝宝不能与他人进行简单的交流,或者他说的话很难听懂。

上学后:对于这个时期的宝宝,他们听力减退的表现是:经常性的漫不经心,精神散漫,注意力不集中,行为能力低于同一时期的宝宝,或者频繁地感冒或耳朵疼。

如果宝宝出现了以上所描述的任何一个问题,或者宝宝的行为能力达不到同一年龄段儿童的中等水平,就要寻求医生的帮助了。

哪些错误的习惯为耳病埋下了隐患?

1、掏耳

——频繁给宝宝掏耳朵害处大

小宝宝的外耳道还远没有发育成熟,经常掏耳屎很容易造成一些不良后果:轻者掏伤耳内皮肤而引起炎症,生疖长疮,严重的可能会把鼓膜捅破,导致宝宝听力损伤。

正确做法:

一般来说,耳屎会随着宝宝的咀嚼、张口或打哈欠的活动,借助于下颌等关节的运动而自行脱落,并排出耳道,所以爸爸妈妈们并不需要担心。

当宝宝耳内的耳屎积存过多,耳屎变干、甚至塞满耳道,而又不能自行排出时,可以试一试下面的方法:

第一步,在宝宝临睡前,给他滴1-2滴耳药水。在滴药水时,要让宝宝躺在床上或者把他抱在膝盖上,他的头要侧过来,健康的耳朵在下,有病的耳朵在上。在药水滴入后,要让宝宝保持这个姿势2分钟,使耳屎得到充分的稀释。

第二步,在宝宝有病的耳朵内塞一个用消毒棉球做成的耳塞。第二天取出耳塞,耳屎可能粘在上面从而被清除出耳道。

如果上面说的办法没有用,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医生会戴上耳镜对宝宝的耳朵做一番侦察,估计耳屎量和耳道的堵塞程度,然后用针筒向宝宝耳内注射温水,把耳屎冲出来。整个冲洗过程也许会让宝宝觉得有点不舒服,但不会让宝宝感到疼痛,也不伤到宝宝的耳道和鼓膜,非常安全。

2、捏鼻

——捏鼻子宜导致中耳炎

有些人见宝宝鼻子长得扁些,或想逗宝宝笑,常用手捏宝宝鼻子。其实,这么做不利于宝宝健康。

因为宝宝的鼻腔黏膜娇嫩,血管丰富,外力作用会引起损伤或出血,甚至并发感染。宝宝的耳咽管较粗、短、直,位置又比成人低,乱捏鼻子会使鼻腔中的分泌物通过耳咽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如果成人手上粘有感冒病毒,这样捏鼻子最容易使宝宝染上病毒性感冒。

3、躺喂

——躺着喂食易导致食物反流

宝宝肠胃发育不完善,常常会反胃,如果这时宝宝处于平卧位,这些被污染的反流物就很容易通过咽鼓管侵入耳内,引起耳内黏膜发炎。

正确做法:

如果是坐着喂奶,应将宝宝斜抱在怀中,让宝宝呈半坐位,宝宝上半身靠着的那一条腿可以用小凳子垫高些;

如果是侧躺着喂奶,妈妈要用手臂将宝宝的上身和头部支起,以取得一个最适宜的角度。

4、擤鼻

——擤鼻涕方式不对易致鼻炎

很多妈妈常用两手指捏BB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宝宝的两侧鼻孔都被捏住,鼻涕受外力迫使通过咽鼓管而侵入中耳,引起炎症。

正确方法:

先压住一侧鼻翼,然后轻轻擤出对侧鼻腔内的分泌物;再用同样的方法排出另一侧鼻腔内的分泌物。

假如擤不出,可将分泌物倒吸到咽部而从口吐出。

对年龄偏小、还不会擤鼻涕的婴幼儿,家长可先用细橡皮管或塑料管将鼻腔的分泌物抽吸干净,用血管收缩剂滴鼻后,然后用清洁的棉签缓慢插入鼻腔,边转动棉签边向外将棉签抽出来,拭净鼻腔内残余的鼻涕。

5、奶嘴

——滥用“安抚”奶嘴

连续6个月使用安慰奶嘴的宝宝,宝宝频繁的吸吮动作很容易使病菌从鼻腔后端潜入咽鼓管,进而引发中耳炎症。

宝宝睡觉时含着奶瓶吸奶,会增加耳道的感染率。持续的吞咽动作使咽鼓管一直处于开放状态,而仰卧很容易将奶水误入咽鼓管内,贮留在中耳管腔内,引发感染。睡前安抚式地给宝宝吸吮奶嘴,也会增加中耳感染率。

正确做法:

最好的办法就是抱着宝宝吃奶;不让宝宝含着奶嘴入睡。

6、烟

——吸入“二手烟”

烟中的有害物质对儿童娇嫩的中耳黏膜有刺激作用,使中耳内分泌的黏液增加、变稠,也使咽鼓管不通畅,从而造成中耳内积液。

噪音是耳病最大的潜在威胁!

声音超过85分贝就会对婴幼儿的听力造成损伤,严重的还会患上噪声性耳聋、耳鸣。

1、突然发出声响的玩具

玩具一些经过挤压能吱吱叫的空气压缩玩具在10厘米内吱吱的声响可达78-分贝,相当于一台手扶拖拉机在耳边响动,很容易让宝宝受到惊吓。一些劣质玩具还会发出很怪的声音。

2、持续戴耳机听音乐、故事

耳机如果经常给宝宝戴耳机特别是立体声耳机收听音乐,不仅会使宝宝的听力受影响,还会对宝宝的心理造成危害。宝宝年龄越小,危害越严重。

3、老化的家用电器

电器冰箱、空调、电脑等家用电器,如果老化,会发出很大的声音;音响、收录机等则可能播放的音量过大。而收音机的频道不正,录音机以及磁带的质量太差,会一直发出模糊的声音。

4、突然出现的鞭炮声

实验结果证明:鞭炮等脉冲噪声要比持续性噪声对人耳的危险性和损害性要大得多。这些强噪音来得十分迅猛,人耳没有机会对此做出反应,因此,父母一定要让宝宝远离鞭炮。

爱耳护耳——从日常生活做起

1、带宝宝坐飞机时

带3岁以下宝宝坐飞机时,最好让宝宝叼上奶嘴。

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给宝宝喂奶或吃点零食,但量不可多,以便宝宝做充分的吞咽动作。哭闹是有利于开启宝宝咽鼓管的,所以不必制止。

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不能让宝宝睡觉,因为睡眠时耳膜发生气压伤的可能性会大为增加。

另外,飞机起飞降落时,家长不要将安全带拉长,把宝宝和自己一起系在一根安全带内。因为飞机起飞、降落、遭遇强气流等特殊情况时可能发生强烈颠簸,如果安全带把宝宝与大人系在一起,容易把宝宝挤伤。大人可以自己先系好安全带,然后再抱紧宝宝。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如果宝宝有上呼吸道感染或鼻窦炎、中耳炎等问题,最好先不要坐飞机。

如果已经排定行程,建议遵照医嘱,使用鼻黏膜消肿药或飞行耳塞,清除鼻部分泌物后,捏鼻、鼓气平衡中耳气压,可减轻航空中耳朵的不适症状。

2、有异物进入宝宝耳朵时

及时处理

宝宝的耳道本来就非常狭窄,如果不小心进去东西,后果十分危险。父母对此要保持高度的警觉,一旦遇险,要懂得一些急救措施。

如果是食物,如豌豆、花生、玉米粒等,一旦塞进耳朵容易刺破耳膜,或者引起永久性的损伤。此时,应让宝宝将脑袋倾斜,促使异物依靠重力掉出来。如果不行,医院。

蜡笔是最容易塞进耳朵的文具,可引起暂时性的听力减退,或者导致轻度感染。出现这种情况时,父母不要急着自己动手,应立即寻求医生的帮助。

如果昆虫飞进或者爬进了宝宝的耳朵,有三个办法:一个是大人用手将宝宝的耳轮向后上方提起,将耳道拉直,头歪向进虫的一侧,使耳内的异物滑出;二是用手电筒往耳朵里照射,昆虫多会朝着灯光飞来;三是往宝宝的耳朵里滴几滴婴儿润肤油,让昆虫随着油流出来。

3、宝宝呼吸道感染后

询问宝宝是否有耳部不适

当宝宝患呼吸道感染时,致病菌非常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到中耳,引起中耳炎。不过,这种急性中耳炎一般是在感冒以后7~10天才会发作,因此很容易被父母忽视。在宝宝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已经消失后,父母还需要







































头部白癜风和白癜风的区别
哪家白癜风能彻底治愈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pkd.com/wahl/640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