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期武月萍医生诊疗日记中药治疗
北京荨麻疹医院专家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116/8595950.html
上一篇文章: 千首实用特效验方秘方连载37 下一篇文章: 家中这3种常备药,很多病都能治99的
第22期
年10月6日小雨施某,女,34岁,于年9月26日从广州坐火车来郑州看“急性中耳炎”我也很奇怪,急性炎症怎么还这么远跑郑州来找中医看?先别急,了解她在当地的治疗情况后,大家就都明白了。来诊前半月,患者不明原因出现右耳疼且听力下降,医院耳科检查示:“右耳鼓膜充血,下部见穿孔,中耳溢澄清液”,诊断为:“右耳外耳道炎、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右耳混合性耳聋”。用1周强的松(3~4片/天)后用地塞米松2天,同时用消炎药14天,后上症缓解不明显。来诊时仍右耳胀痛,时有一过性头晕。晨口苦,饮食不慎易胃不适。近2年经后易白带多、黄,常服消炎药后白带暂时减少。月经基本正常,末次月经:8月16日。有肾结石(沙粒样)多年。面色黄,有浅褐斑,舌质淡红,舌体大,有齿痕,苔白略厚腻,双脉弦滑浮长,左寸长明显。综合舌脉症,辨证属湿热瘀阻结石。治法:清热除湿,理气活血,通络消石。处方:香附15g白蒺藜15g夏枯草30g泽泻30g茯苓30g赤芍30g桃仁10g益母草30g金钱草15g鸡内金15g地龙15g清半夏12g陈皮15g川芎6g川牛膝20g蝉蜕6g煅牡蛎30g(先煎,包)7剂,日1剂,水煎服。服药第二天,患者“服上方1剂后,咯粘痰、流粘涕很多,无其它不舒服,这是怎么回事?”,我答复:“耳窍通鼻窍,耳内积液与痰、涕均为痰湿表现,从鼻和气道排出,耳内积液会尽快减轻,这是好现象,继续服用”。服完上药后,医院耳科检查复查,告知:“右耳内稍有充血,还有点湿润,已经好了许多,耳鸣耳胀感消失,耳内常很痒,有时耳内隐疼,仍有些咯黄痰”。嘱继续用上方,加海浮石20g巩固5剂。体会1:“急性炎症”也要慎用激素和抗生素!各部位的急性炎症是最常见的问题,不论大江南北、医院、中医西医,普遍存在使用激素、抗生素的问题,如这位患者所经历的,医院治疗,用这些方法半个月,仍无明显效果。这就是患者为什么坐火车不远千里到郑州看中医的原因。抗生素用于病原体感染,像“中耳炎”这种无菌性“炎症”,不宜用抗生素,而激素是“万能”“抗炎药”,没有针对性,也不是首选。正作用不确定,而副作用很明显,激素、抗生素确实不是合算的治疗方法。对无菌性炎症疾病滥用抗生素是我国成为全世界抗生素使用大国的重要原因,其副作用广泛而深远,在此特别提醒广大国人,千万要慎用激素、抗生素!即使是“急性炎症”也要判断是否有病原体感染,并依据人体整体情况决定是否应用!体会2:“急性炎症”用中药从根本上辨证治疗,不慢反快。应用中医直观“象思维”,耳内积液是痰湿的特征,结合患者其它不适,白带多也是痰湿表现,结石为痰湿日久,聚集而成。舌体大,有齿痕、苔白腻、脉弦滑等均为痰湿之象。耳为胆经所过,左寸脉长为肝胆经郁滞化热的表现。所以要清除肝胆经湿热,问题进一步加重容易导致化脓,“化脓”的本质为血瘀血热,所以要提前用活血凉血之品,预防问题加重。事实证明,用药1剂后,从咽、鼻排出粘痰和鼻涕,1周后耳内积液基本消失。中医不仅是“调理”,中药辨证论治不是“慢郎中”。中药取效快慢取决于问题的性质,越是急性问题取效越快,慢性问题多好得慢,这是自然规律,慢性病找中医看的人多,导致人们误以为中医就慢,这一观念需要改变。急性病用中医药从根本上治疗好了,慢性病自然就少了。人们有健康问题,一定要及早从根本上用中药辨证治疗,切不可盲目以“炎证”之名,一律用消炎药治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popkd.com/wazlyy/13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