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复愁rdquo者联盟分

治疗白癜风用甲氧沙林液 http://m.39.net/pf/a_5231253.html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为耳鼻喉常见疾病之一,命名较多。有渗出性中耳炎、粘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无菌性中耳炎。积液极粘稠而呈胶冻状者,又称为胶耳。按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3周)、亚急性(3周-3个月)和慢性(>3周)三种。也可分为急性(<8周)和慢性(≥8周)两种。儿童、成人均可发病,儿童多见。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是由于急性期未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或由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迁延、转化而来。

病因

1、咽鼓管功能障碍

咽鼓管机械性阻塞:如小儿腺样体肥大、慢性鼻窦炎、鼻咽部肿瘤等。

咽鼓管非机械阻塞:司咽鼓管开闭的肌肉收缩无力。腭裂病人由于肌肉无中线附着点,失去收缩功能,故易患本病。

咽鼓管的清洁和防御功能障碍。

2、感染:主要致病菌为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

3、免疫反应:Ⅲ型变态反应可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致病原因之一。神经能性炎症机制学说、胃食管反流学说、牙错位咬合、裂腭均易引起此病。

临床表现

1、耳痛:起病耳痛,小儿夜间发作,次晨耳痛减轻,持续1-2d。慢性者耳痛不明显。

2、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窗,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

3、耳内闭塞感:按捺耳屏后暂时减轻

4、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5、婴幼儿的表现

对周围声音反应差,抓耳,睡眠易醒,易激惹。婴儿对周围的声音没有反应,不能将头准确地转向声源。

一般患儿没有主诉听力下降,家人则发现患儿漫不经心、行为改变、对正常对话无反应、在看电视或使用听力设备时总是将声音开得很大;

对于反复发作的急性中耳炎,应警惕在发作间歇期可能持续的分泌性中耳炎;学习成绩差;平衡能力差,不明原因的笨拙;言语语言发育迟缓。

辅助检查

鼓膜检查

鼓膜内陷:光锥变形或消失、锤骨柄向后上移位、锤骨短突明显外突、前后皱壁夹角变小。

鼓室积液时鼓膜呈毛玻璃样;

失去光泽,呈黄、橙红油亮或琥珀色,慢性者可呈灰蓝或乳白色;

浆液性者可透过鼓膜见到液平面;

咽鼓管吹张后气泡可增多。

听力检查:

音叉试验和纯音听阈测试:传导性听力损失。

声导抗测试:平坦型(B型)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曲线;高负压型(C型)示咽鼓管功能不良,鼓室有积液。

颞骨CT:鼓室内有低密度影,乳突部分或全部气房内积液

小儿X线头部侧位片:了解腺样体是否肥大

成人作鼻咽部检查:排除鼻咽癌

治疗

治疗原则:清除中耳积液,控制感染、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及病因治疗。

1.非手术治疗

控制感染:抗生素:红霉素、二三代头孢,成人3-5d,儿童7d;

糖皮质激素:急性期,地塞米松或泼尼松,3d。

改善咽鼓管通气引流:

①咽鼓管吹张;

②口服桃金娘油胶囊:稀化粘液;

③鼻腔减充血剂。

2.手术治疗

(1)鼓膜穿刺术:

部位:鼓膜的前下方或正下方,抽出积液,也可抽液后注入糖皮质激素。

(2)鼓膜切开术:

适应症:液体粘稠,鼓膜穿刺未能吸尽;反复穿刺,积液在抽吸后迅速生成、积聚;小儿在全麻下行鼓膜穿刺术不如以鼓膜切开术取代之。

(3)鼓膜切开加置管术:

病情迁延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改善中耳通气,有利于液体引流,促进咽鼓管功能的修复。

(4)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鼓室探查术或单纯乳突开放术,清除病灶后行鼓室成形术。

3、积极治疗鼻咽或鼻腔疾病:如腺样体切除术,鼻中隔矫正术,下鼻甲手术,鼻息肉摘除术等。扁桃体特别肥大,且与分泌性中耳炎复发有关者,应作扁桃体摘除术。

----------

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诊治:耳鸣、耳聋、中耳炎等各类耳科症,鼻炎、鼻息肉、鼻窦炎等各型鼻炎,声带息肉、小结、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打鼾等常见病。

-end-

图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pkd.com/wadwh/121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