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冒后,抓耳挠腮,听力下降可能得了
有的家长反映,孩子几天前开始感冒发烧,烧退了就一直咳嗽,喂奶也不好好吃,还一直哭闹用手抓耳朵,看起来很不舒服。还有的家长表示,孩子感冒后听力下降了。不知实情的家长,表示很慌。
像这些症状,可以考虑是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感冒后为什么出现分泌性中耳炎?]人们常说“七窍相通”,其实咽鼓管就是连接鼻咽和耳朵一个管道。它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调节中耳内外气压。
一般情况下,这个管道是关闭的,只有在吞咽、打哈欠等情况下开放。乘坐飞机、潜水等由于内外气压不一致而产生耳闷、耳痛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在感冒的情况下,如果下鼻甲充血肥大压迫咽鼓管的管口或者分泌物堵塞管口,那么即使吞咽、打哈欠也不能使咽鼓管开放,进而也就不能使气体进入中耳腔,维持中耳腔内外气压的平衡。
在这种情况下,中耳腔内会产生负压,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反应,出现鼓室积液。
由于声波在空气中传导明显优于在液体中传导,因此患者会感觉到听力下降。也正是因为中耳有积液,所以会出现耳闷、改变头位自觉耳中有水的现象。
分泌性中耳炎是常见疾病,发病率仅次于感冒。中耳炎看着是个小病,但拖着没有及时治疗,也会出大事,比如说,会造成孩子耳鸣、听力减弱,严重的还可能引起脑膜炎、脑脓肿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如果不想让分泌性中耳炎“夺走”孩子的听力,家长一定要正确分辨这些症状!
[家长如何分辨分泌性中耳炎?]孩子有无感冒史,随后出现听力逐渐下降。
孩子看电视时音量比平时大。父母或老师发现孩子漫不经心、行为改变,对正常对话无反应,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婴儿则表现为抓耳、易激惹和睡眠易醒,对周围的声音没有反应,不能将头准确地转向声源。
持续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反应迟钝,学习成绩差,甚至语言发育迟缓。
有些孩子发病时(处于急性卡他性中耳炎阶段)有耳疼,多为夜间疼痛,早晨起床后,疼痛减轻或消失,父母会因为孩子白天耳痛消失而放弃就诊。当耳内有渗液时,会出现上述听力下降的表现。
有些大一点的孩子会诉说症状,头位变动时,耳内有“过水声”,甚至会说听自己说话的声音变大了。
[如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原则为积极治疗原发病及邻近病灶,去除病因,改善咽鼓管的通气功能,平衡和消除中耳鼓室内的负压状况,通畅引流鼓室内的积液,防止鼓室粘连和中耳胆脂瘤及胆固醇肉芽肿的发生。
因不同患者的病症严重程度存在差别,需要针对性治疗,建议家中有孩子出现相关病症后,医院看诊,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治疗。
注意事项:
1.部分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病人的症状可能不明显,发现时已演变为慢性,尤其小孩,往往仅被描述为看电视声音大,小声呼喊无反应等。
2.分泌性中耳炎除过感冒外可能由鼻窦炎、腺样体肥大(见于小孩)、鼻咽癌(见于成人)等疾病导致。
3.行鼓膜置管后通气管一般需要放置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期间要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避免进水,预防感染。
推荐阅读:压力大突然听不见了?!突发性耳聋千万不要拖,否则听力难挽救!
春季“养”咽很重要,“十个要”帮你赶走咽喉不适!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pkd.com/wadwh/12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