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宝宝感冒发烧后,要小心继发分泌性中耳
冬天天气寒冷,感冒发烧、肺炎、流感等呼吸道病人明显增多。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李蕴华提醒广大家长,宝宝在感染呼吸道疾病之后,要当心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因为细菌、病毒会引起咽鼓管轻型感染,阻塞咽鼓管而诱发中耳炎。
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作为一类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其实,上呼吸道感染、变应性鼻炎、咽鼓管功能不良、腺样体肥大、既往急性中耳炎病史、人工喂养、吸入二手烟、同房间的孩子多等原因均可能会诱发分泌性中耳炎。
频繁抓耳,小心分泌性中耳炎
据统计,在6个月时婴幼儿第一次分泌性中耳炎发作的累计发病率为35%-85%,1岁时为50%-96%。其中5%-10%的患儿分泌性中耳炎持续1个月以上。但大部分分泌性中耳炎无明显临床症状,不像急性中耳炎有急性发作的症状和中耳炎症感染的体征易被发现。
李主任指出,分泌性中耳炎可能引起轻微的间歇性耳痛,耳胀满感。年龄稍大的儿童可以清楚地指出耳部不适,婴儿则表现为频繁抓耳,容易激怒,哭闹和睡眠易醒。
值得注意的是,分泌性中耳炎会导致鼓室内液体渗出,听力下降,婴儿可表现为对周围的声音反应差,不能将头准确地转向声源。这种分泌性中耳炎导致的听力下降,即使孩子没有主动告诉家长,家长也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如说话时表现得漫不经心、行为改变,对正常对话无反应,在看电视或使用听力设备时总是将声音开得很大等等)。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出现学习成绩不稳定,在校表现差,平衡能力差,不明原因的笨拙。还有孩子会出现语言发育迟缓的现象。分泌性中耳炎得不到及时的诊治,会导致部分患儿出现明显的听力障碍和交流困难,同时在行为上也可能出现退缩、注意力不集中、烦躁等不良状态。
如何预防中耳炎
1.规律运动,增强体质。
2.避免上呼吸道感染,流感高发季节避免长时间停留人员密集地点。
3.避免用力擤鼻。不适当的擤鼻动作,细菌可以循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针对哺乳期的婴儿,在喂奶的时候尤其要避免让乳汁进入耳道。专家认为,以下四点值得妈妈们注意:
1.家长喂奶的姿势应正确,不要让宝宝平躺着吃奶,最好头略高,呈半卧位。
2.喂完奶之后应尽量耐心地给宝宝拍背,能拍出嗝最好。
3.吃配方奶的宝宝,要注意奶嘴孔径大小,避免宝宝喝奶时过多、过急,因来不及吞咽而发生呛奶。
4.如果宝宝发生呛咳,可使宝宝侧躺,上身抬高,头偏向一侧,使嘴角处于低处,让奶流出嘴角。
hello我是京都小编
任何育儿及小儿疾病知识欢迎私信骚扰本宝宝~
更多往期健康育儿、小儿疾病优质文章
可直接点击下方链接查看:
★防治流感哪种药最有效?这9个关键问题妈妈们一定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pkd.com/wadwh/12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