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耳日呵护安全用耳,保护听力,
你的听力还好吗?特别提醒:连听耳机2小时,听力受伤不可恢复!
实验证明:戴耳机连续听1小时音乐,听力明显下降,连听2小时,会对听力造成不可恢复的伤害。注意:隔1小时休息下;音量能听清就行;别只戴一边;头戴耳机比耳塞的伤害小。
调查显示,我国现有听力残疾万,其中每年新增听力残疾人逾30万。近年来,伴随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广泛运用以及噪音的增多,因不当用耳造成听力损伤的人群日益增多。今天(3月3日)是第十六个全国“爱耳日”,本届爱耳日以“安全用耳,保护听力”为主题。
在日常生活中,哪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用耳方式,会对孩子脆弱的耳朵产生伤害?引发孩子耳朵疾病的罪魁祸首是什么?怎样才能保护孩子的听力呢?
一、耳朵里的秘密耳朵是我们人体的重要器官,保护听力首先要从认识耳朵开始。
耳朵的结构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在声音从自然环境中传送至人类大脑的过程中,人耳的三个部分具有不同的生理作用:外耳接受外界的声音,并将沿着耳道引起鼓膜震动;中耳鼓膜的震动引起三块小骨-锥骨、镫骨和钻骨上下震动,将声音传到内耳;内耳可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听神经转为神经能,从那儿声音的信息就传到大脑。
而位于外耳的耳廓,常常通过它的颜色变化来反应生理疾病,如急性炎症性疾病患者的耳廓呈点状、片状红晕、充血、红色丘疹等;慢性器质性疾病患者的耳廓多呈白色点状、片状或呈点状白色边缘红晕等。
二、常见耳朵疾病的罪魁祸首★中耳炎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中耳炎,尤其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多发于儿童,常表现为耳区胀痛、听力下降以及伴有发烧、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其罪魁祸首主要是:
●感冒——宝宝的咽鼓管比较短而宽,而且呈水平位置,一旦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很容易经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急性炎症。
●游泳——如果游泳池里人较多,清洁卫生又做得不是很到位的时候,水中的细菌或消毒剂会通过孩子的鼻、口进入体内,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喝奶——如果婴幼儿仰卧位吃奶,由于幼儿的咽鼓管比较平直,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奶汁可经咽鼓管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耳聋
耳聋是听觉传导通路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导致不同程度听力损害的总称。现在最常用的耳聋分类方法是按照造成耳聋的部位将其分为传导性聋耳聋、感音神经性聋以及混合性聋。
外耳、中耳病变导致的听力障碍称传导性耳聋;由内耳、听神经及听中枢病变引起的称感音神经性耳聋;两者兼有则为混合性耳聋。儿童耳聋可能是先天性的,也可能是后天引起的。
耳聋的罪魁祸首有:
●先天——先天耳聋的发病率约占中国聋人的50%,而遗传聋约占先天聋的85%,其大多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噪音——相对于成人,孩子们更容易受到噪声的伤害,给听力带来损伤,而且往往是在没有任何知觉的情况下使他们的听力逐渐减退。
●暴力——如孩子淘气时,有些父母盛怒之下大力给孩子几个巴掌,造成鼓膜破裂、穿孔,直接造成听力减退等。
●掏耳朵——在掏耳朵的时候极容易戳破孩子耳道深处的薄薄的鼓膜,造成鼓膜破裂、穿孔,不仅引起耳痛、出血,而且还使外耳与中耳腔直接相通,细菌也就乘虚而入,引起感染,要知道鼓膜参与声音传导,若鼓膜穿孔会直接影响儿童听力。
●药物——许多药物对耳朵都具有强烈的毒性,长期使用或一次大量使用,或病儿对这种药高度敏感都可引起听觉障碍。最常见的耳毒性药物有链霉素、双氢链霉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紫霉素、托布霉素、巴龙霉素、阿斯匹林等。
三、认准耳病的天敌,让孩子安全用耳,保护听力?急性中耳炎一般是在感冒以后7~10天才会发作,因此积极预防感冒或者尽可能缩短感冒周期是避免儿童患中耳炎的最佳措施。
?洗澡和游泳时,若不慎将水流进耳朵里,应及时用消毒棉球堵塞外耳道,将外耳向上及向外拉,使耳道伸直。
?喂奶时应保持孩子头部稍高的姿势,喂奶后应继续保持这种体位片刻,不要立即放平。
?家长应加强孕期、产期的妇幼保健,减少新生儿耳聋的发生率,广泛开展胎儿、婴幼儿测听筛选,力求对听力障碍进行早期预警和防治;
?不要随便掏耳朵,可以将纱布用温开水浸透,拧干后,擦拭宝宝耳朵的外部。
?不要用棉签伸至宝宝的内耳道,以免把耳屎反而捅到里面去。了解潜在损害听力的声音或者场合所达到的分贝数:摩托车、吹风机、除草机、鼓风机80----90dB;锯木场、爆竹声---dB;摇滚乐、迪斯科---dB;救护车警报声、升降中的喷气式飞机---分贝;挤压后发出声音的玩具分贝。
?孩子用药需十分慎重,家长最好不要擅自给孩子用药,同时,还要注意谨慎使用一些新型的氨基糖苷类药物
?不要让宝宝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听故事、听英语的时候,最好采用外放的方式,而且音量不要过大。
(四川教育手机报王露)
注:本报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pkd.com/wadwh/6096.html